無辜的蟲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明朝火器發展之簡史(轉),回明,無辜的蟲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yao。以其射速快、重量輕、射程遠等多種優越性,逐漸將火繩槍廢棄;瑞典人則劃時代地把彈丸和發射藥裝在同一個紙筒內,裝填時將紙筒撕破(咬破),把發射藥和彈丸一塊裝入槍膛中去,既簡化了裝填過程,又保證了發射藥的定量裝填,它預示了一種新型的定裝槍彈的出現;1776年,英國人又將直線形膛線改成螺旋形,發射時火yao氣體使鉛丸膨脹而嵌入膛線以發生旋轉,發射的彈頭出膛後高速旋轉前進,增加了子彈的穩定性,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大了射程,到達了200米之多!!!

由於這些歐洲先進火器優於中國火器,明政府在自己研究不出來的情況下,就毫不猶豫的花錢從葡萄牙鑄炮專家伯多祿·波加羅在澳門興建的鑄炮廠引進火器技術,進行大量仿製,並用於實戰,在實戰中取得巨大收益,進而批次裝備軍隊。《中國軍事史·兵器卷》記載明朝後期明軍的火炮用精鐵鑄造,在技術上接近西方的水平,數量則穩居世界第一,野炮的最大射程可達到10裡,艦炮也達到4裡以上,開始採用了爆炸彈丸、分裝彈藥、後膛裝填、有射表、瞄準具等等,種類上覆蓋大中小口徑,平射炮、曲射炮、臼炮……

明軍主力火炮“紅夷炮”,號稱“淨重三千斤,射程十里,每發可斃敵千人”,當時倭國和後金的大炮射程才一里(500米)。努爾哈赤就是被袁督師的紅夷大炮炸斃的,據說臨死前對明軍的大炮耿耿於懷,說:“我二十五歲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想不到死在明軍的大炮之下。”努爾哈赤死前命令後人好好學習明軍火器,到了進攻揚州時清軍也是用吳三桂的大炮轟塌了城牆才攻下了城池。

火槍已經是明軍步兵的主要裝備。每名火槍手配備火yao罐2個,一個裝發射藥,—個裝引火yao,攜帶鉛彈300發。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發射藥已經使用粒狀火yao,而不是以前的粉末狀火yao,其成分比例為硝1兩(佔75.75%),硫磺1錢4分(佔10.6%),柳炭1錢8分(佔13.65%)已經基本達到黑火yao的最佳配比了(硝75%,硫磺10%,炭15%)。由於發射速度較慢,為彌補這一缺點,通常在戰術上採用三排輪放法,即一排裝銃,一排進銃,一排放銃,第一排發射完畢後,退至第三排裝銃,第二排進至第一排位置放銃,如此輪流發射。同時期歐洲的火器技術雖然高度發展,但是冷兵器仍在作戰中佔很大比例,主要包括長矛、長戟、長弓、短劍等。

直到明朝滅亡前,明朝的軍事機構也在不遺餘力地開品種頗多,形式複雜的管形火器(火槍、火炮)。如崇禎八年(1635),南京戶部右侍郎畢懋康著的《軍器圖說》中,記載有“自生火銃”,就是一種燧發槍,這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燧發槍;京軍三大營的標準裝備——線膛槍(直線膛),葡萄牙人於1637年嚮明政府進獻了線膛槍,神機營火器專家用後稱讚該槍射程遠,精度高,裝填方便,上表請示大量仿製並裝備京軍三大營;大漢奸吳三桂作大明山海關守將時,曾製作過大口徑鐵芯銅炮,集鐵堅、銅韌於一身,提高了大炮的使用效能,這可以說是當時不小的創舉,這炮至今有一門陳放在瀋陽的遼寧省博物館。說明幾十年間明朝火器技術發展之快,但可惜國家將亡,沒有批次裝備。另外噴射火器(古代火箭)製造也相當精良,樣式、品種達幾十種之多;爆炸性火器也相當發達,具體有兩大類:一類就是地雷,品種繁多,有石頭雷、陶瓷雷、生鐵雷等數十種;另一類就是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龍王炮和混江龍等兵器。根據大量的史實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和使用“兩雷”的國家。

我國在17世紀中期的明末清初時代,火器的發展程度並不很落後於西方世界,軍隊的火器裝備比例基本上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清軍除了初期為了和明軍爭奪政權,而大力發展和明軍一樣的火器外,其他的時候,清軍簡直就是一無是處。滿清建國後,軍事裝備專家仍對火器有相當改良和實驗,例如滿清政府曾先後開發過三種主要形式的燧發槍,即轉輪式、彈簧式和撞擊式,只是這些燧發槍做出來不是用來裝備軍隊,而是用做宮廷狩獵時使用的禽槍。乾隆年間還製作過鑲骨燧發槍,和同時代歐洲裝備的制式步槍幾乎沒有任何區別,但此槍的作用依然是狩獵用的玩具——世界最先進的武器居然派上這種用處

(一)開花彈

開花彈是爆炸性炮彈的別稱,因其爆炸時彈片四射,猶如花朵綻放得名。開花彈源於北宋火器“火球”(原字為“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及天

碩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