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們都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天命所歸任肩扛,東廠重任不敢忘,明朝那些事兒,星星們都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更迭如走馬燈,血光之中,忠誠與猜忌交織成一幅幅悲涼畫卷。誰人還敢輕易涉足這權力的漩渦,為一位聽不得逆耳忠言的天子效命?

國無恆策,政令如浮萍,朝令夕改之間,將士未戰心已寒,臨陣換將,更是將士氣推向了深淵。大明這艘巨輪,在無舵無向中,怎能不漸漸沉沒於歷史的波濤之中?

治國之道,本應如烹小鮮,需細心慢火,方能成其美味。而崇禎帝,雖以雷霆手段著稱,那份果決背後,卻隱藏著深深的疑慮與不安,錯將刀鋒對準了自家的棟樑,而非外患強敵。

於是,朝臣們的心漸漸冷了,他們或明或暗地聚集於東林黨旗下,尋求那份同病相憐的溫暖與安全。

在這片由恐懼與自保織就的網中,同黨成了唯一的避風港,因為在那裡,至少可以免於無端的指責與迫害。

朱由檢,這位孤獨的天子,終於從床榻邊緣緩緩站起,步伐沉重而堅定,走向那兩位靜默的臣子。

他的眼神中,既有決絕,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無奈。

在這一刻,他彷彿做出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即便前路未知,也勝過這日復一日的猜忌與殺戮。

歷史的洪流中,個人的意志往往顯得渺小,但正是這些瞬間的決定,匯聚成了推動時代前行的力量。

朱由檢的抉擇,無論結果如何,都將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供後人評說,感慨,或是嘆息。

\"爾等心中的憂慮,朕洞悉入微,亦感同身受。\"他的聲音裡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沉重,\"朝堂之上,那些臣子或結黨營私,或相互傾軋,致使朕不慎誤傷忠良,對此,朕已頒下罪己之詔,以示自省。\"

言及此處,朱由檢的語氣忽地變得銳利如劍:\"然則,論及這些人之清白無瑕,堅貞不屈,朕心中實難全然信服。朝堂水深,誰人能真正纖塵不染?\"

他目光如炬,直視前方二人,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朕在此向爾等明誓,只要司禮監與東廠恪守本分,不越雷池一步,日後若有任何無端攻訐之辭,朕必細查慎斷,絕不輕率行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曹化淳,這東廠提督之職,你接也得接,不接,亦是天命所歸,非你所能拒!\" 話音落下,殿內彷彿迴盪著一種不容抗拒的威嚴,每一個字都重如千鈞,直擊人心。

\"王承恩,你亦不可懈怠,提督之職既不願擔,那便執掌印璽,權柄在握,亦是替朕分擔重負之舉。\"

\"自今日起,你二人分掌大權,各安其位,互不隸屬,互不干涉,如此方能相互制衡,共保朝綱清明。\"

\"奴婢謹遵聖諭。\"

二人聞言,心中大石稍落,此番安排,實則是將掌印之權與東廠之威分而治之,既防一手遮天,又保皇權穩固,皇爺之策,依舊深不可測。

至於皇爺那番信誓旦旦的保證,曹化淳與王承恩相視一笑,心中皆明如鏡。

這世上,若真有人敢輕易相信帝王口中的“罪己”與“信任”,怕是要步那魏忠賢之後塵,落得個淒涼下場。

多年伴君如伴虎,他們二人對這位皇爺的脾性,早已洞悉入微。

那些表面的自責與信賴,不過是帝王權術的一部分,真假難辨,唯有步步為營,方能在這紫禁城中求得一絲安寧。

在那位帝王深邃莫測的多疑與淡漠性情之下,言官們幾句輕飄飄的譏諷與指責,便足以讓世間萬物,包括那些曾被視為無上榮耀之物,瞬間化為虛無,如同風中殘燭,一戳即破。

想當年,袁崇煥將軍手執尚方寶劍,劍鋒所指,無堅不摧,何等威風凜凜!“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然而,即便有那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徵在手,卻也難逃命運的桎梏。

再看今朝,盧象升將軍三度獲賜尚方寶劍,榮光加身,本應是號令四方、揮斥方遒之時,卻發現自己竟難以調動各路總兵之心。

這背後,不正是帝王心中那悄然滋長的議和之意,悄然改變了朝堂的風向嗎?

究其根本,還不是因為那份對盧象升的疑慮,如同無形的枷鎖,束縛了他的手腳,讓他即便手握重器,也難以施展拳腳。

而司禮監掌印與東廠提督,兩者權勢雖各自獨立,猶如天際雙星,璀璨奪目,但正因彼此間無直接統屬,方才避免了尾大不掉、相互傾軋的亂象。

這制度的設計,精妙之處便在於此,它巧妙地維持了權力的平衡,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嬴政失眠,熊孩子講荊軻刺秦哄睡

隻手換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