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女真董山,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日享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州左衛事務,

由此,在建州左衛出現了一衛二印的狀況。

凡察見董山入京朝貢並被授予本衛指揮使且言及舊印之事,心中甚為不安,

便於正統三年,公元 1438 年春,正月入京朝貢,

遂嚮明廷表明,儘管舊印已由董山帶回,

但新印乃朝廷所賜予,故欲留存。

明廷在董山來朝時,本欲收回新印,而凡察如此言說,便又改變了主意,

於是針對凡察及董山二人,“一衛二印,於法不合,責令爾等即刻協同處理事務,同時將舊印遣人送還,如此方可使事務歸統,部屬信服”。

,!

因建州左衛的衛印之爭,明廷遂將應允的遷往遼東居住一事暫且擱置。

而朝鮮為阻建州左衛遷徙,趁機打壓李滿住勢力,致其難以於婆豬江一帶存身,只得離開婆豬江徙至蘇子河畔灶突山下。

至此,董山與凡察侄叔二人才幡然醒悟,

為擺脫朝鮮之束縛,以實現遷居遼東之計劃,

不得不捨棄這衛印之爭,攜手共商應對朝鮮之策。

為麻痺朝鮮,他們改變策略,絕口不提遷徙之事,而屢屢向朝鮮表忠順之意。

與此同時,董山明確表示放棄向李滿住所部求婚,轉而向朝鮮求婚。

“今董山,身為酋長後裔,率領部下挺身而出,入朝覲見,洗心革面,歸順朝廷。既求聯姻,又欲宿衛,其誠意著實深厚。”

“我父親同時效力於明朝與朝鮮,我亦願效仿父親,接受任命。且我原本向滿住求婚。

如今深思,滿住乃本國之賊,不宜聯姻,故欲與本國之人成婚,永效忠誠。……若欲迎娶鏡城吉州居民,可選富饒且有奴僕、姿色出眾者為妻。若其妝奩未備,官府亦可代為籌備。”

如此一來,朝鮮對董山、凡察已放棄遷徙遼東的想法更加深信不疑。

朝鮮從四個方面剖析了他們無法遷徙的原因。

“斡朵里居於境內,卻早有遷徙之心。如今已獲奏準,童山等地依舊安居樂業。

其一,不能擅自遷徙。

四鎮屯兵駐守,以顯威懾之威。此為其二,不能遷徙。

酋長即便欲遷徙,屬下眾人皆不願從,若棄屬下而獨遷,不過一介匹夫罷了。此為其三,不能遷徙。

他們久居斡木河,自由耕牧,安心於此,驟然捨棄熟悉的田地,離家遠遷,寄身草木之間,亦非人之常情所能忍。此為其四,不能遷徙。

由此觀之,當無疑慮其遷徙之事。”

為了進一步緩和與朝鮮的關係,董山還請求朝鮮授職。

朝鮮國王李裪起初不敢應允,因董山已受大明官職,恐遭明廷怪罪。

然而董山數次懇切請求,且言道:“我父受命於明國與朝鮮,我亦願循父之例受職。”

至正統四年,即公元 1439 年二月,

董山再次率眾屬下部將童所老加茂赴朝鮮朝貢之際,請求授予官職。

朝鮮方始“以董山為嘉善雄武侍衛司上護軍,以童所老加茂加威勇將放虎賁侍衛司護軍”。

至此,董山成功緩和了雙方的緊張態勢,亦使朝鮮方面鬆懈了戒備。

恰在朝鮮認定董山、凡察絕無可能逃離斡木河一帶之時。

董山、凡察卻精準地抓住時機。以“耕農打圍”為藉口,

率領屬下三百餘戶,擺脫了朝鮮的束縛,

歷經諸多波折,衝破重重阻礙,逃離了斡木河一帶,最終抵達了蘇子河畔。

他本欲投靠李滿住。

豈料李滿住對其突如其來之事全然不知,已然率眾東遷。

須臾之間,董山所部生活困窘。

朝鮮國王李裪聞知董山、凡察率眾逃離,與李滿住會合,唯恐對己不利。

遂嚮明廷上奏道:“凡察誘侄童山逃往建州,恐其與李滿住共同生事,侵擾大明。”

明廷為解此難題,便對朝鮮國王言道:

“朕遣敕諭凡察等仍回鏡城,守其父之境土,若其回返,王當釋舊怨,寬以待之,仍命守邊軍民,勿使侵擾。”

繼而,明廷再度曉諭建州左衛都督凡察:

“朝鮮國王與爾等皆為朝廷之臣,往昔因爾等遷徙無常之緣由,屢次曉諭李裪善待爾等,李裪皆謹遵朝命,不敢違逆。爾等既已奉敕居於境城,現今卻無故擅自遷徙,致使李裪心生疑慮,此皆爾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影視世界掠奪者

囧囧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