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難,本宮賢良淑德,兔子的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個秀才四個“兄弟”,一共七個人頭,威懾力相當強,至少短時間內淮北府的各個號棚都被鎮住了。
巫明麗和李琚大隊人馬最後巡了一遍,後面張學士的大隊人馬過不了幾天就要進城,巫明麗於是放下心來,照原計劃南下往淮中、淮南去。
越往南,災情就越嚴重。
此時暴雨已經停了一段時間,但洪水退得緩慢,洪水最高位留下的痕跡宛然,而低窪處的村落,只剩半截牆還留在水面上。
到處都是毀壞的屋舍,有些災民已經冒死返回家園,試圖從淤泥中尋找可用之物。
村莊裡、山野裡,低窪處、淤積處,積起了厚厚的泥沙,裹挾磚瓦草木,掩映著淹死的人和動物的屍體,許多家畜死亡不知多久了,身體滾圓圓的,漂在水面上,在太陽底下暴曬,彷彿隨時會爆開。
空氣充斥著泥腥味和腐臭味,還泛著淡淡的令人不安的“甜”意。
每到駐紮時,蔣昭一再強調不要汲取死水,不要用生水,住處還要灑石灰、燻艾,眾人知道事情嚴重,無敢違背。
李琚看了兩天,實在忍不住,將自己的擔憂與巫明麗商量。
他提議向張孟達告狀,本地知府等防治不力,恐怕會有大疫。
他在外行軍,打仗善後第一個要考慮的就是戰死的人如何掩埋以防屍體腐爛引起疫病。
巫明麗其實早就寫了信給張孟達,淮中偏西一帶疑似災後處理不力,但李琚這麼提,巫明麗就順勢再寫了一封急報給皇帝陛下送去,再順便出了個主意:招募民間草醫,建立流動-駐點-府城醫塾的集學用預防於一體的臨時防疫體系。
考慮到災民裡有相當的孕婦和兒童,巫明麗特意說明,需要招募女子,作女醫、接生、阿保之用。
及當前面臨的問題,沿河漂流的死亡牲畜等,巫明麗讓李琚即刻寫信,找淮中兩府的知府借調民夫、籌集石灰等消毒之物。
只要有錢有糧,要多少民夫都調得出,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要把兩地的糧食都籌措出來。
巫明麗想到沿途偶爾所見的災民,叫來田趁月和蔣昭,估算在淮中兩府能掏幾個家,如今能挪出來多少糧食,算得明白後,又對照地圖比劃來去,圈出幾個地勢比較高的鎮子作為臨時駐點。
每到一個駐點,便用之前僱請、買入的流民召集當地人,敲鑼打鼓走村串巷,地徵集無家可歸的災民,統計當地倉庫的損壞情況,清理道路,組織打撈隊沿水文線和道路打撈屍體,並及時掩埋。
搭建安置點和招募災民的錢糧藥材就從信王的給用裡挪出來。
糧食和藥材尚且可以救急,柴禾著實困難,前些天漫天暴雨,所有地方都被雨水河水泡得明明白白,只有一些臨近兩天曬乾的草葉子還能生火,更多的樹木柴禾只能生煙。
不是不想燒水煮飯,是根本沒有燃料能燒水煮飯。
僅有的一點兒乾柴,都拿來供給孩童了。
巫明麗只能叫他們們儘量尋活水,用碎石和僅存的一些炭濾後使用。
消毒用的石灰也是從李琚隨行攜帶的裡頭勻出來的,還好兩淮有不少石灰岩,等天氣再幹一點,他們就能煅燒石灰,現在勻一點,湊合應急夠用了。
多少事,都難在道路不行,外面有東西也進不來,只能靠人肩挑手提慢慢地搬。就算知道淮中還能刮出幾十萬石糧食和各種東西,這一時來不了,便只能先從信王這裡摳一點湊合。
一路走一路順手救人,沿途一總組織了三個駐點,也留下了三個士子與隨從,免著他們一走鄉民就偷懶,以保障前期安排的工作都能正常執行下去。
腳程略微慢了兩天,轉到清理乾淨的官道後,緊趕慢趕的,才把這兩天追了回來,好懸沒斷了炊。
淮中東邊的鹽倉府緊挨著出海口,本應是受洪水影響最大的地方,但因知府處理得當,反而情況好了不少。
鹽倉府的本地人主要以打魚、海運為生,暴雨天過去之後,海運恢復通航,南北的物資便都能送來了。
打魚的人家裡也有漁霸,不過漁霸不同於耕種之鄉的豪強,他們不算鄉賢,而屬疍民。
有如今的鹽倉知府這樣的官員,視疍民如賤役,叫他們好生打魚曬鹽就是了,若敢欺行霸市,知府官衙的大牢可不白空在那裡。
疍民在此處聚集得多,自來刺史、督撫等只管他們治下清平莫出大案,別的方面就輕輕放過了。
鹽倉府的漁民疍民有各種勢力,但都不敢過於掐尖要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