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戟士
西門揚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戟士,三國:我幫劉備種出萬里江山,西門揚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蓋麾下的騎兵都為輕騎,對於輕步兵有絕對的優勢,對於裝備精良的重步兵勝負難料。
五千騎兵捲起煙塵,如海浪般湧向陷陣軍,隨著距離的快速接近,盾牌陣後面矢箭如雨。
“起盾牌。”黃蓋大喝。
除了長槍衝陣的騎兵,也有少量劍盾組合的騎兵,他們主要負責抵擋弓箭,特別是在攻城戰的時候策應。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陷陣軍的弓箭瞄準的物件,從一開始就不是馬上客,而是南方無比寶貴的戰馬。
“畜生啊。”黃蓋破口大罵。
看著前排被射倒的戰馬,主將黃蓋心都在滴血,這都是江東花高價買回來的,戰馬比士兵的命還要貴。
前方戰馬雖然被射倒,但後續的騎兵止不住衝陣,跌落計程車兵被馬匹踐踏致死無數。
轟轟轟
戰馬帶著騎兵衝向盾牌陣,長期與盾牌碰撞出強烈鳴響,巨大的衝擊力被長盾卸在大地,馬上兵還想以長槍居高臨下,可突然間前排的戰馬發出痛苦的嘶鳴,跟著成片傾覆跌落在地上。
雙手持長戟的步兵在縫隙中猛砍馬腿,這些持戟兵就是陷陣軍中較特殊的大戟士,其理念就是來源於袁紹的大戟士,但由於南方騎兵作戰不多,所以規模只控制在五百人。
大戟士營和強弩營是繼偵察營後,陷陣軍新增加的特殊輔助兵種,也是在泉陵軍工作坊全產業鋪開後組建的,通常在整軍出動時才有全軍種協同作戰,平常配合作戰最多的是偵察營。
大戟士的兵器經過改良,兵刃寬度和長度都超過尋常戰戟,揮動起來的攻擊面變得更加開闊,袁紹昔日只能稱作戟士,而陷陣軍中的大戟士名副其實。
戟這種武器需要力量加持,力量越大使用出來的威力越顯著,也是正因為如此大戟士營建制很小,他們主要用於騎兵作戰剋制戰馬,步兵作戰的時候用來切割陣型,由於全身的鎧甲與尋常將士無二,尋常的刀箭很難傷其身。
強弩營也只有五百人,因為弩箭裝填耗費時間,所以一般在開戰壓制一輪,最後在追擊時射殺逃兵,他們大都是越族獵戶出身,除了身體強壯矯健還擅用弓弩,用弓弩壓制完後又換刀上陣肉搏。
強弩營的規模在兵器,現階段泉陵的軍工作坊,最先進的弩機只能做到四連發,只能穿透尋常的輕甲,等諸葛亮研發出十連發的元戎弩,那時候就可以全軍列裝。
這個時期玩精兵需要經濟支撐,大部分戰鬥都是拼人頭與軍糧,但真正邁入三足鼎立的穩定局面,就會慢慢攀登科技樹為將士革新裝備。
陷陣軍目前共有四類兵種,除了統一列裝的護甲外,剩下的就是武器與腳力不同,常規陷陣兵為盾刀組合,偵察兵為弓刀馬組合,大戟士為雙手持戟,強弩兵為弩刀組合。
黃蓋這五千輕騎兵,面對陷陣軍多兵種協同作戰,直接被打得懷疑人生。
大戟士以二十人為單位,直接穿插突入騎兵軍陣,將五千輕騎切割成數十小陣,其餘陷陣兵仗著人多,在官長、曲侯等基層軍官的指揮下,進行小規模合圍聚殲。
黃蓋越打越慌,自己引以為傲的群狼戰術,現在卻反過來被對方利用,人多就是能夠為所欲為,最關鍵是這些重步兵裝備好,想要擊殺一個都十分困難。
高順和藍田在陣後掌控戰局,多兵種協同作戰看上去很順利。
谷惌</span>
“先生,大戟士果然好用,與沙盤上推演的幾乎一樣,而且戰損比想象中還要低。”高順欣慰地說道。
藍田神色凝重,“這也與首次出戰有關係,以後出場多了就會被針對的剋制,後期要保障低戰損只能不停革新護甲兵器...”
“現在已是全副武裝,我們還能怎麼革新?”高順好奇地問。
“提高武器的強度,提高護甲的堅韌度,還要降低護甲的重量。”藍田解釋。
高順似懂非懂又問:“減輕甲重是可以釋放力量,但這樣能保障防護程度嗎?”
“這就需要提升鍛造工藝,革新護甲編制工藝等等,反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藍田解釋。
高順點點頭,“總之跟著先生,走到到哪裡都不會吃虧,以前我想都不敢想,陷陣營竟能擴充至萬人,若再多一些是不是能縱橫天下?”
藍田搖搖頭,“曹賊有一支虎豹騎,裝備也極其精良,將來遇到還需謹慎。”
“還是先生看得長遠。”高順跟隨呂布時,曾經和曹操多次大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