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 軟硬兼施制服驕兵悍將,曾國藩,唐浩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堂今日以父輩之身份、上憲之地位,跟你說幾句貼心話,望陳將軍能體會本部堂之良苦用心,不為習俗所壞,猛省過來,日後成為一名人人愛重的良將。”陳國瑞不知說什麼好,一時緊張,頭上沁出汗珠來。
”來人!”曾國藩對著內室喊。喊聲剛落,便出現一個身著戎裝的戈什哈。”給陳將軍拿一條熱毛巾來。””本部堂只告誡將軍三件事。”待陳國瑞擦好汗後,曾國藩輕言細語地娓娓而談,”一不擾民,二不私鬥,三不梗令。凡設官所以養民,用兵所以衛民。官吏不愛民,是民蠹也;兵將不愛民,是民賊也。既欲愛民,則不得不兼愛州縣,若苛派州縣,則州縣只得轉嫁於百姓。本部堂統兵多年,深知愛民之道,必先顧惜州縣。就一家比之。皇上譬如父母,帶兵大員譬如管事之子,百姓譬如幼孩,州縣譬如乳抱幼孩之僕媼。若日日鞭撻僕媼,何以保幼孩?何以慰父母?昔楊素百戰百勝,官至宰相,朱溫百戰百勝,位至天子,然二人皆慘殺軍士,殘害百姓,千古罵之如豬如犬。關帝、嶽王,爭城奪地之功不多,然二人皆忠主愛民,千古敬之如天如神。願陳將軍學關帝、嶽王,念念不忘百姓,必有鬼神佑助。此不擾民之說也。”陳國瑞平日最崇敬關羽、岳飛,見曾國藩以此二人勉勵他,頗為感動,說:”卑職並不想擾民害民,只是恨州縣滑頭。經大人如此指明,卑職懂得了。””懂得就好。陳將軍你請喝茶。”曾國藩指著陳國瑞面前的茶杯說。因為當時官場有主人端起茶杯,便意味著驅趕客人的陋習,曾國藩不得不說明兩句,”本部堂近年來患口乾舌澀之病,不能久談,多說兩句話就得喝水,請莫見怪。”說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陳國瑞也喝了一口茶,說:”請大人教導。””至於私相爭鬥,乃匹夫之小忿,豈有大將而為之者?本部堂久聞陳將軍有好私鬥之名。前次之事,劉銘傳固然有錯,亦由將軍平日好鬥之名召之。其初,實由貴部理曲,其後銘軍又太甚。若陳將軍再圖私鬥以洩忿,則禍在一身而患在大局。若陳將軍以立大功成大名來雪此恥,則弱在一時而強在千秋。昔韓信受胯下之辱,以後功成身貴,不但不報當初辱己者之仇,反召而授之以官。此豪傑之舉動也。郭汾陽之祖墳被人發掘,不但不追究挖墳者,反而引咎自責。此名臣之度量。陳將軍受捆餓之辱,比起下胯掘墳來差遠了,望能坦然置之,今後以大功大勳來使銘軍自愧。”這些話,陳國瑞雖不能接受,但亦不好抗爭,何況韓信、郭子儀也是他頂佩服的人,便只有不做聲。曾國藩今天說話太多,已感到很吃力了。他連飲兩口茶,略停一會,打起精神繼續說下去:”國家定製,以兵權付之封疆將帥,而提督概受其節制,相沿二百餘年了。封疆將帥雖未必皆賢,然文武皆敬而尊之,所以尊朝命也。陳將軍好譏評各路將帥,亦有傷大體。當此寇亂未平,全仗統兵大員心存敬畏。上則畏君,下則畏民,中則畏尊長,畏清議,如此則世亂而紀綱不亂。陳將軍今後務須恪恭聽命。凡添募勇丁,支應糧餉,均須稟命而行,不可擅自專主,漸漸養成名將之氣度,挽回昔日之惡名。”說著說著,曾國藩已覺胸中氣提不上來了,背上滿是虛汗。他只得又停下來,喝一口水,儘快結束這次長談:”以上三條,望陳將軍細心體會,牢記於心,必能有益於將軍本人,亦有益於剿捻大局。大丈夫襟懷坦白,光明磊落,不護短,不飾非,改了就好。本部堂向以培育人才為己任,玉成將軍為一名將,亦本部堂一大功勞。望保天生謀勇兼優之本質,改後來傲虐自是之惡習,本部堂對將軍寄予厚望。回去之後,將所部撤離濟寧,前往清江浦,再聽本部堂將令。”陳國瑞剛一出門,曾國藩便已疲乏得癱倒在太師椅上,渾身衣褲全都溼透了。
幾天後,劉銘傳奉命撤離長溝集。開拔的那天早上,他以五百長槍隊為前導,有意繞道穿城而過。路過陳國瑞軍營時,邊走邊對天鳴射,嚇得城內雞飛狗跑,行人避之惟恐不及,氣得陳軍官兵一個個破口大罵:”這些狗日的!””神氣個■■!”陳國瑞這些天來,想著曾國藩雖然態度嚴厲,但對自己還是有著愛護之心的。部屬中有人鼓動對銘軍回擊報仇,陳國瑞制止了。現在經銘軍這一撩撥,大家的怨氣又都發作了,陳國瑞也覺得有道理。銘軍出了氣,自己損失慘重,曾國藩骨子裡是偏袒淮軍的。他有意不執行曾國藩的軍令,賴在濟寧城內不走。一連兩道軍令,陳國瑞都置之不理,曾國藩火了。他想:這樣的敗軍之將都制服不了,其它綠營、旗兵還能指揮嗎?但若以械鬥之事從重處罰陳國瑞,別的綠旗將領會不服氣;若以不遵調令處罰,清江浦並非戰事緊迫,陳國瑞會找出藉口賴賬,且即使處罰,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