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5章 元從勳臣,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95章

元從勳臣

浙江的百姓,也因為政策的扶持放開,而得以迅速的恢復,甚至現在比崇禎年間還要興盛熱鬧了,畢竟吏治好轉,整體的軍事形勢也很好,外貿放開,浙江也有了自己的許多外貿港,茶葉、生絲、絲綢這幾大項,讓他們發展很快。

而造船、冶煉、鑄炮造銃等新產業,也發展很好。

不僅那些士紳豪強們現在都收益大增,就是農民工匠也一樣收入大增負擔卻減輕許多。

阮大鋮在浙江,馬士英在江南,他們不僅大力鼓勵恢復發展工商,甚至還透過從江北接收難民南下,利用這些難民的勞力紅利,來提升地方的工商製造業。

比如說在環太湖江南地區,一個農民,如果專門種桑,大約能種五畝,專門種稻,能種十畝。

但種桑雖能種五畝,可一個家庭的婦女,養蠶繅絲最多不超過二畝,甚至許多隻能養的了一畝桑的蠶,畢竟婦女還得做家務帶孩子等。

所以家庭養蠶繅絲有很大的限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家庭人工不足。

阮馬二人巡撫江浙,就接收大量江北難民,然後安置各府縣,男的安排進廠製造或是去挖礦或是去種地。

女的就讓她們養蠶織布等,搞起許多新作坊。

甚至把許多難民直接就安置到江南農民家中,男的給幫傭耕地,女的養蠶織布,這些難民安排到各戶,耕地養蠶織布等收益,要分給農戶部分,並不是完全的僱傭關係,而相當於官府組織安排的一種合作關係。

難民剛南下,什麼都沒有,這樣安置到農民家,也有個落腳地,官府也減輕安置負擔。

對農戶來說,或是一些小地主來說,這些人來了,辛苦賺的收益他們可以分走一些,也是很好的事情。

對官府來說,除了降低安置成本,而且還提升了家庭養蠶、絲織的規模和產量,原來一戶農民如果有十畝地,一家子自耕自織,頂多能種九畝地和一畝桑,但種糧收益低。

現在如果種五畝田和五畝桑,再養幾十筐蠶,到時能繅幾十斤絲,或是織成一百多匹絲綢,這裡面可就增加了許多收益。

農民和難民都得到了許多收益。

而官府也獲得了更多的生絲或是絲綢,出口貿易,能獲得更多關稅等。

又還安置了許多難民,給他們提供自食其力的能力,既減少安置負擔,甚至還能馬上從他們那收到一些稅賦。

而官府開辦的那些作坊,能吸引更多難民,織出更多絲綢,紡出更多棉布等。

江浙經濟和稅賦在馬阮這兩個被許多人罵為奸臣的巡撫手裡,恢復相當快,為朱以海提供了大量的稅銀,甚至糧食供應也保持的很好。

朱以海是不會在意馬阮二人以前名聲的,他看中的是他們現在的辦事能力,尤其是能不能緊跟中央,聽從皇帝旨意。

阮士鋮乾的很好,所以直接就升戶部尚書,而馬士英也被升為江南總督兼江蘇巡撫,總督江蘇、安徽兩省軍政。

現在馬士英在江南乾的很賣力,之前被四次拆毀的蘇州城,現在又是織機萬張,織工無數,松江、上海的棉紡業也非常發達,現在透過貿易,大量從馬尼拉、印度等地,由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海商把棉花進口過來,然後在松江上海這些棉紡加工中心進行加工,紡織成棉布,甚至做成成衣,既供應大明內地市場,也返銷馬尼拉、巴達維亞、印度,甚至是賣到荷蘭阿姆斯特度、葡萄牙里斯本、英國倫敦,乃至於新世界的墨西哥等各地。

大量的北方難民,被吸納進了這些工坊,用汗水換取銀元工錢,然後拿工錢買糧食,甚至有些工坊,還直接包吃包住,進了廠雖然辛苦,但起碼不用擔心饑荒、戰爭,能夠一家人安定下來,並且溫飽,工坊每年還能為朝廷提供許多稅收。

御營等明軍的軍服,也出自松江、上海的幾大工坊,質量好,速度快,價格還便宜。

當韃子八旗還在北方到處跑馬圈地,強迫百姓投充,甚至到處追捕逃人的時候,大明的江南,已經再次春暖花開,工商興盛,各個港口,更是帆船排隊進出,貨通天下。

韃子在北京連八旗的丁糧都發不出了,百官的俸銀都支不出來。

而大明現在稅賦卻是一年比一年收的多,屢創新高,徵糧三千多萬石,賣地、契稅、工商稅、關稅、鹽酒茶礦專稅、厘捐等加起來超過四千萬元。

朱以海已經在給御營全面換裝火槍,增加火炮了,韃子卻已經徹底停了給綠營的糧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成為大廚神

庚三金

戲精的誕生

燃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