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0章 威海,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80章
威海
八月中秋,山東威海。
從威海鎮港駛來一條船到了劉公島碼頭。
“據說在戰國之時,此島為劉公別業,也有人說是漢朝滅亡後,劉氏皇族避亂來此島,如今倒也無從考證,不過島上倒是有劉公祠劉母祠還有龍宮廟。”
“之前島上只有東西兩村,人口不多。吾皇北伐,遷都登州,駐兵威海,也在此島上建工坊、碼頭等,倒是讓這裡日益興盛起來了。”
船上下來一行人,看著劉公島新擴建的碼頭,感受著這勃勃生機。
朱以海入登萊後,也在山東裁撤衛所,實土衛所直接設縣、鎮,無土衛所則直接併入縣鄉,威海衛裁撤,軍戶為民,隸屬文登縣,威海衛改為威海鎮。
在紹天朝新制裡,規定府州縣治所在為城,城外的市鎮、村莊、屯集人口滿五萬者設鎮,其餘為鄉。
威海正式撤衛設鎮,下轄街道、村裡。
由於威海港位置優良,且海港每年大部份時間都不凍,故此這裡還成為水師的駐地,同時從這裡抵達朝鮮的仁川十分便捷。如今大明與朝鮮海上貿易,朝鮮向大明開放平壤、義州、仁川等幾個港口。
威海港出入的商船也大大增多。
威海駐有御營水陸兵馬,劉公島上還有炮臺、水師營和水師學堂以及教導營,上面還有許多御營官兵的家眷,加上鑄炮廠、造船廠等的設立,使的這座海山仙山也十分熱鬧起來。
原本僅兩個小村子,如今迅速超過萬人。
距離威海港不到十里的這座島,碼頭上一片繁忙。
碼頭上有人來迎接。
“現在劉公島很興盛啊。”威海鎮的鎮長陪著幾名從東京來的官員道,劉公島的保長劉繼祖接話道,“確實,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我家據說漢代時就居住在這島上了,洪武時設威海衛,成為軍戶,後來因倭寇騷擾,朝廷把島上的人都遷入內地,嘉靖年間,這島上還一度為倭寇佔據。
後來倭寇平定,我們才又回到島上墾種。”
劉繼祖是劉公島的保長。
以前大明朝是皇權不下縣,縣以下不治,都是鄉紳自治。
朱以海的紹天朝廷,如今卻是縣下設鄉鎮,鄉鎮下編保甲。鄉鎮有鄉公所、鎮公所,保甲還設有保公所。
鄉鎮有鄉長鎮長副鄉長副鎮長,下有辦事員一到三人,鄉(鎮)丁一到三人,保公所有保長、副保長,保丁一到三人,各甲還設甲長一人。
實行管教衛三位一體,管理戶籍、稅賦、治安等。
原來是鄉村都交給鄉紳、大族自治,但朱以海覺得這樣做雖然省事,但問題很多,所以整合起來,加強管理。
鄉鎮長屬於流外,但有具體的職事任務,協助縣裡辦事。
其實以前各縣雖然明面上官兩三個,吏沒幾個,但事實上一些大縣胥吏上千,只不過不是正式編制而已,但一樣還是吃公家飯,開銷一樣是加在百姓頭上的,只不過沒列在朝廷正稅裡面罷了。
皇權不下鄉,於是官吏全都集中在縣一級。
有需求那就該正視,與其都擠在縣衙,倒不如合理的派出。
健全組織,明確職責,當然能夠提升效率,也能方便百姓。
劉繼祖這個保長雖然不入流,但一個月有三塊龍銀俸錢,具體的事情也還是不少的,十戶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保,正常是一千戶一保,不過實際上也是有彈性的,甚至保之上還有聯保。
劉公島發展迅猛,從原來的兩個村,百多戶,到現在已經過萬人了,雖然有許多都是屬於御營軍方管理,但也仍新建了一個村,原來的兩個村也人口大增。
實際上劉繼祖這個保長,現在管的不是一千戶,而是幾乎管了整個劉公島上非軍事區人口,足有幾千戶不止。
他不僅要管著上千人的保丁,也還有一支百人的鄉勇,甚至還有一支幾十人的保安隊,有十來人的保辦事處的辦事員隊伍。
從戶籍管理,到治安巡邏、保丁訓練,甚至防盜緝賊,打擊走私等等,什麼事都要管,連一般民間糾紛訴訟也是要管的,除非是刑事案件和重要的民事案件,一般的民事糾紛,都是他們負責調解。
所以別看是個流外雜職,但也是個十里侯。
平時保長們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管理十家牌,每十家立一牌,上面要詳細登記各戶籍貫、姓名、年貌、行業。
各牌還要輪流值日,隨時檢查更新牌上戶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