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3章 進軍,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83章

進軍

青州。

鳳凰山下,孝婦河畔,博古縣城,顏神古鎮。

趙小樓肩扛鳥銃,揹著行軍揹包,腿上打著綁腿,跟隨著隊伍從城裡出發,沿孝婦河往北而行。

秋高氣爽,河畔的田間地頭,青紗帳不見。

秋分已過,夏玉米大片收穫,凡是山坳與斜坡,一片片的玉米地都披上了層黃衣。農民們正高興的在地裡收穫著玉米,一個個玉米棒子瓣下,裝滿柳筐草袋。

男人們高興的挑著沉甸甸的玉米,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在山裡呆久了,難得來到山下,趙小樓一行都感覺很興奮,看著這豐收的喜悅,也莫名覺得高興。

“今年的玉米收成挺好呢!”

“這玉米棒子好大一個。”

“看來蝗蟲影響不大。”

劉隊副道,“這茬晚玉米收了,正好種小麥。”

這麼多玉米豐收,連過路的神策軍將士們都覺得喜悅。

他們此行要前往百里外張店鎮。

張店和金嶺、顏神鎮,是此時淄川一帶三大重鎮,此時三鎮有兩個在大明控制的青州府,只有一個張店鎮卻是在濟南府清軍控制下。

眼下秋收季節,一直在青石關苦苦訓練的神策鎮,也終於獲得了出兵任務,一路進攻泰安府內,一路則進入濟南府內。

趙小樓他們部就是進濟南,前往張店。

玉米豐收之時,明軍要開始收糧了,向百姓買糧,打擊下鄉收糧的清軍,甚至要奪取一些鄉集據點,進一步擠壓清軍的空間。

“這河為啥叫孝婦河啊,以前出過什麼有名孝婦嗎?”張鐵柱問。

“以前劉隊副不是講過嗎,你不好好聽,”

“劉隊副,你再講講。”

此時隊伍剛離開青石關經顏神鎮向北而行,雖已經踏入濟南府境內,但這一片地區,其實反而一直是明軍勢力範圍,附近鄉紳百姓等也受明軍庇護,清軍都不敢來,所以百姓們有事都找明軍,大家也比較放鬆。

連甲都是打包背在身上,輕裝前進的。

“好,說起這孝婦河啊,那是有個流傳久遠的神話傳說了,這也跟咱們博山縣以前叫顏神鎮有關的,說以前齊地有個婦人叫顏文姜,年輕守寡,依然孝敬公婆,精心侍奉,遠道挑來甜水,不以三九嚴寒、盛夏酷暑而中斷,最後感動了上天,於是將靈泉生於顏文姜室內。

而她兇惡的婆婆見她不再挑水,卻天天有水,心生懷疑,找藉口將兒媳打發出門,進顏文姜房間挑去靈泉上的籠蓋,泉水噴湧而出,於是流成孝婦河。”

後來那裡就成了靈泉鎮,到了唐代時,有人在鎮上建起一座顏文姜廟,唐人統稱孝婦廟。到了宋代時,更有人說她是顏回後代,從此又沾聖裔的光,被朝廷封為順德夫人,顏文姜廟也被題額為靈泉廟了。

久而久之,靈泉鎮後來漸漸又被稱為顏神鎮,越來越熱鬧,吾皇又特設為博山縣了。

博山雖然設縣,但四面環山,地寡土瘠,上下四等地也不過七萬多畝,其中上中兩等地只有一萬七,農業收入連百姓口糧都難滿足,但是這裡山多也礦多,煤鐵鉛等礦產多,在明代時,因處山區偏僻,所以私採礦產業很發達,幾戶人家,三五條鎬,幾盞燈,數條繩,一架軲轆,就能開採煤,所以這裡有大量的私產小礦和大量的礦工。

私礦業發達,還帶動這裡的陶瓷窯業,靠近煤層的黏土是重要的燒瓷材料,而煤又是燒瓷良好的燃料。

顏神瓷器價格便宜,質地堅硬,在山東很有市場。

神策軍進駐顏神鎮、青石關後,這裡很快恢復往日熱鬧,甚至因為遷都登州,還使的這裡越發的興盛了,朝廷對礦業、瓷窯等工商業的支援,更是讓這裡達到一個新高度。

大量的山東難民湧入後,朝廷又在這邊招聚流民屯墾,推廣種植玉米、土豆、紅薯、高粱等,漫山遍坡也到處種上了雜糧,又有從青島、萊州、海州等地不斷運來的糧食,極大的讓這裡興盛起來。

所以不僅顏神鎮,就是相鄰濟南邊境上的這些鄉村,都非常擁護大明。

今年兩度起蝗蟲,夏季還漲過次大水,黃泛區一片澤國,百姓受災不小。

而大明積極救災,尤其是還發布命令,鼓勵百姓捕蝻滅蝗挖蟲卵,運糧過來向災民們收購蝗蟲蝻、蝗蟲卵。

以糧易蝗,也可以換錢。

蝗蝻三斤,給糧一斤。蝗卵一斤,給糧三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成為大廚神

庚三金

戲精的誕生

燃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