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11 鄉試第一,我成了大明勳戚,無限迴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聚奎堂內的其他幾名閱卷官,突然被周敘這聲大吼給嚇了一跳。
特別王一寧年紀也大了,大半夜的經不起這種咋呼,捂著胸口緩了好半天,才把這口氣給捋順了。
“功敘兄,到底是何等文章能讓你如此激動?”
“文通兄你看看,這篇文章屬實精彩。全文立意高深、氣勢舒達,特別破題緊扣住中庸之道,與其他文章思路截然不同。”
“寫這篇文章的考子,可謂大才啊。”
聽著周敘的稱讚,王一寧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來。身為同僚他知道對方是幾十年的老學究了,輕易不會給某位考生下這種評語,所以此文必然有過人之處。
“那老夫也來品鑑一下功敘兄口中的奇文。”
王一寧接過這篇試卷,看了幾眼之後就忍不住點頭,確實如同周敘所說的那樣,此文寫的非常不錯,有問鼎解元的資格。
“功敘兄眼光獨到,只是不知此文是哪位考生所書?”
提前與主考官混熟臉拉關係的做法,並不是只有沈憶宸一人所為。幾乎有點家世背景的考生,或者才氣揚名計程車子,都會有類似的舉動。
順天府很多才子文人,在鄉試之前都會主動把自己所寫文章,遞與主考官或者其他翰林學士們評閱。
一方面是期望這群儒學大師們斧正,找出文章中的缺點與不足,來提升自己的學識水平。
另外一方面,自然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在主考官們心中留下個好印象。並且文風這種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一旦主考官印象深刻,哪怕糊名也能大致猜測出文章是何人所寫。
所以投遞文章這種方式,相當於文人雅士的“作弊”,哪怕傳播出去也不會造成眾人非議,相反還會被世人所推崇,認為這是伯樂眼光獨到。
當然,這種方式風險也有,萬一主考官認錯人,那就尷尬了。
歷史上北宋蘇軾有一年做了主考官,閱卷時候發現有篇文章的很像自己門生,於是就給予了這位考生高分。
結果放榜一看,自己門生並沒有高中,這才明白是自己認錯人了。
這屆鄉試知名考生的文章,王一寧基本上都看過。這篇八股文破題思路獨特,文筆甚佳,有著獨特的個人風格,理論上是能認出來的。
只是王一寧在腦海中搜尋了半天,硬是想不出能對上之人,所以才開口詢問了周敘一句。
“這個……”
王一寧這個問題,還真是把周敘給問倒了,他也不知文章是何人所書寫。
因為沈憶宸去周敘府上拜訪,基本上沒聊什麼文章詩賦,更多關注點在書法跟劉球事件上面。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沈憶宸,他面對周敘這種真正的翰林大家,科舉傳臚級別的高手,屬實心裡沒什麼底氣。擔心自己那平庸的詩賦水平會露餡,所以揚長避短,更多展現自己的書法所長。
於是這一波操作下來,周敘現在才意識到,自己好像並沒有看過沈憶宸的文章,怎麼閱卷給他優待呢?
想到這點,周敘有些震驚了,應屆考生上門拜訪主考官,都是帶著一些小心思來的,這點雙方都心知肚明。
千年科舉下來,也已經成為了約定俗成的方式,周敘哪怕身為老學究也並不反感考生這種行為,只要有真材實學,關注優待一下對方又何妨?
明經取士,不就是為國求賢嗎?
沈憶宸拜訪自己,卻又沒有展示文章以求在科舉上優待,這點非常不符合常理。
莫非是自己低看了沈憶宸,此子上門拜訪,單純就為了書法上的交流?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沈憶宸得品行高潔到何種地步,才能做到面對科舉取中誘惑,都不為所動的。
古之聖人,也不過如此吧?
沈憶宸是不知道此時周敘的想法,要是知道的話,恐怕自己都得懵了。
萬萬沒想到心虛做法,現在卻成為了聖人行徑,還能這樣理解的?
“這個老夫也猜不到是何人所著。”
“功敘兄都猜不到,看來本屆順天鄉試真是人才輩出。”
“那此卷就放到一邊,等待最終排名吧。”
“就依功敘兄所言。”
沈憶宸的試卷,就這樣被放在了最優等的行列之中,等待鄉試最終排名。
幾日之後聚奎堂內,此時幾位閱卷官臉色,都愈發憔悴了。
房間內堆積如山的試卷,此刻也都已經審閱完畢,一百三十五名取中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