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金仙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章 繩匠衚衕異事,村叟閒談,白雲金仙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繩匠衚衕異事
咸豐年間,京師之地繁華依舊,卻也暗潮湧動。繩匠衚衕,在這喧囂京城中,本應是尋常巷陌,卻因一處花墅,多了幾分神秘色彩。
杭州有一孝廉,姓蘇名翰,自幼飽讀詩書,性喜豪放不羈。他因赴京趕考,暫居京城,尋覓居所時,一眼便看中了繩匠衚衕那處幽僻的花墅。旁人皆勸他此處多有怪異,不宜居住,蘇翰卻一笑置之,只道:“我堂堂七尺男兒,豈會怕這些虛無縹緲之事。”遂毅然僦居於此。
初夜,蘇翰安置妥當,正要就寢。忽然,一陣劇烈搖晃,牆壁嘎吱作響,似要倒塌。屋內的桌椅、茶盞等器皿,竟如被無形之力牽引,紛紛盤旋於半空,相互碰撞,發出清脆又駭人的聲響。蘇翰大驚,厲聲叱道:“何方鬼怪,竟敢在此作祟!”剎那間,一切歸於平靜,彷彿方才之事從未發生。蘇翰雖心有餘悸,但並未退縮。
次日夜晚,同樣的場景再次上演,蘇翰依舊不為所動,照常安睡。第三日,他正在屋內展卷研讀,忽聞一陣沉重的腳步聲,“槖槖”作響,由遠及近。緊接著,一個身著硃紅色官服之人,身形高大,面容冷峻,毫無徵兆地闖入屋內。
朱衣人目光灼灼,看向蘇翰道:“君果有膽色,吾在此安息二百餘年,今君居於此,陽氣過重,吾於地下備受燻灼之苦。君又何必苦苦相逼,非要居於此處?”蘇翰雖心中一凜,但仍鎮定自若,拱手問道:“閣下何人?還望明示。”
朱衣人長嘆一聲,神色黯然,緩緩說道:“吾乃前明天啟年間給諫之職。想當年,吾在朝為官,同僚們爭強好勝,以彈劾他人為能事,結果多遭貶黜。唯吾上的《請加廠公九錫》《誅東林遺孽》兩疏,深得魏忠賢歡心,不僅被採納施行,吾還因此官運亨通。那時,吾自認為審時度勢,乃明智之舉。豈料崇禎即位後,清算閹黨,吾被仇家藉機彈劾,就此落職,真是時運不濟啊!”
蘇翰聽聞,怒目圓睜,拍案而起,斥道:“逆賊魏忠賢,把持朝政,禍亂天下,殘害忠良,致使生靈塗炭。其罪行累累,即便歷經數代,仍令人切齒痛恨。汝身為朝廷命官,不思盡忠報國,卻甘為魏賊鷹犬,助紂為虐,如此行徑,竟不知世間尚有羞恥二字?汝之惡行,天理難容!”言罷,蘇翰拔劍便向朱衣人刺去。朱衣人驚恐萬分,欲逃無路,瞬間化作一縷青煙,消失得無影無蹤。
待青煙散去,蘇翰平復了一下心情,心中暗忖:此怪必定作祟已久,若不除根,日後恐為禍殃。第二日清晨,他找來幾個身強力壯的僕人,在昨夜朱衣人出現的地方,開始掘地。眾人齊心協力,不多時,果然挖出一口硃紅色的棺材。那棺材歷經歲月侵蝕,雖已斑駁,但仍能看出其曾經的華貴。
蘇翰望著這口棺材,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這便是那作祟朱衣人的葬身之所。當下,他命人將棺材抬至郊外空曠之處,堆起乾柴,準備將其焚燬。周圍百姓聽聞此事,紛紛前來圍觀,都想看看這怪異之事的結局。
當火焰點燃,熊熊烈火瞬間將棺材吞噬。剎那間,一股刺鼻的惡臭瀰漫開來,令人作嘔。眾人紛紛掩鼻後退,那臭味竟隨風飄散,數里之外都能聞到。隨著棺材在火中漸漸化為灰燼,那縈繞在繩匠衚衕花墅的怪異之事,也終於徹底絕跡。
此事過後,蘇翰在京城聲名大噪。人們都對他的勇敢和正義欽佩不已。而蘇翰經此一事,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深知,無論面對何種邪惡,都不能退縮,唯有秉持正義,才能驅散黑暗。
後來,蘇翰在京城參加科舉考試,憑藉著自己紮實的學識和過人的才華,高中進士。他為官清正廉潔,一心為民,時常將繩匠衚衕的經歷銘記於心,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為百姓謀福祉。
而繩匠衚衕的這一故事,也在京城百姓的口中代代相傳,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告誡著後人,善惡到頭終有報,正義永遠不會缺席。每當人們走過那條衚衕,都會想起當年蘇翰勇鬥惡鬼的英勇事蹟,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佩之情。
:()村叟閒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