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地二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三十一,亂世梟皇:柴榮,奮鬥地二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世宗第三次親征四
2月1日,正值隆冬時節,天空灰濛濛的,寒風如刀割般刺骨,呼嘯著穿梭在戰場上,似乎連大自然都在為這場即將載入史冊的戰役增添幾分悲壯。南唐的靜海軍防線,曾是多少人心中的銅牆鐵壁,今日卻在敵軍的輪番猛攻下,逐漸顯露出疲態。敵軍利用嚴寒天氣作為掩護,夜以繼日地發動攻勢,箭矢如雨,炮聲隆隆,不絕於耳。終於,在一次尤為猛烈的衝擊下,防線上的守軍再也無力支撐,防線如多米諾骨牌般一一崩潰,靜海軍要塞的城門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轟然洞開,敵軍如潮水般湧入,這座象徵著南唐邊境安寧的堅固堡壘,就這樣被無情地攻陷了。
這一訊息迅速傳遍四方,不僅震驚了南唐朝野,也讓後周與吳越兩國的邊界直接相連,戰略地圖上的格局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周的軍隊,在取得這一重大勝利後,士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漲,他們身披鎧甲,手持利刃,眼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憧憬。將領們深知,此刻正是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最佳時機,於是,他們迅速調整部署,將鋒利的矛頭對準了下一個戰略目標——楚州。
楚州城下,戰雲密佈,後周的軍隊已經在此展開了長達四十餘日的艱苦圍困。每一天,從晨光初破到夜幕低垂,楚州城四周都回蕩著震耳欲聾的炮火聲和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彷彿要將這片土地撕裂。然而,面對如此絕境,南唐守將張彥卿卻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堅韌與忠誠。他身披重甲,手持長槍,站在城頭之上,猶如一尊不可動搖的雕像,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彷彿能洞察每一個敵人的心思。在他的帶領下,楚州城的守軍們同仇敵愾,誓死抵抗,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也未曾有過絲毫的動搖。
張彥卿深知,楚州城的命運此刻正懸於一線,而他,就是這條線上的最後一道防線。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忠誠與犧牲的真諦,激勵著每一位守城的將士。在他的鼓舞下,楚州城彷彿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即便是在炮火連天的絕境之中,也依然屹立不倒,成為了後周軍隊難以逾越的障礙。而這場戰役,也因此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張彥卿的名字,也永遠鐫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之上。
轉眼間,冬日的寒意尚未完全退去,春風已悄然在空氣中醞釀,時間就這樣靜靜地來到了農曆二月十四日,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日子。這一日,後周的天空顯得格外晴朗,彷彿連天地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壯舉而展顏。後周的最高統治者,英明神武的周世宗,身著鎧甲,目光如炬,帶著一股不可動搖的堅定,親臨了硝煙瀰漫的前線。他的到來,如同一股溫暖而強大的春風,瞬間吹散了將士們心頭的陰霾,為全軍上下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力量,彷彿每一顆心都因他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堅韌不拔。
為了更直接、更有效地指揮這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戰役,周世宗做出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決定——將自己的行宮,那個象徵著權力與安寧的地方,毅然決然地遷移至了楚州城下。這不僅僅是一種地理位置上的靠近,更是心理與精神上的極大貼近。行宮遷移的訊息迅速傳遍軍營,每一個士兵都被這份決心深深震撼,他們深知,這不僅是對勝利的渴望,更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行宮之下,戰鼓雷動,士氣如虹,每一位將士都誓死追隨周世宗,誓要在這場戰役中展現出後周軍民的英勇與無畏。
周世宗的這一舉動,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更點燃了全軍上下對勝利的無限渴望。它不僅向敵人展示了後周不可動搖的決心和力量,更向世人昭示了周世宗作為一代明君,為了國家的統一與強盛,不惜親赴前線,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共赴國難的崇高精神。在他的帶領下,後周軍隊士氣高昂,萬眾一心,向著楚州城發起了最後的衝鋒,誓要在這片土地上書寫下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經過連續兩日晝夜不息的激戰,楚州城上空瀰漫著濃厚的硝煙與不屈的意志,每一塊磚石都似乎銘記著這場歷史性的較量。2月16日,晨曦初破曉,天邊泛起魚肚白,這座曾無數次抵禦外敵、固若金湯的城池,在後周大軍排山倒海的攻勢下,終於迎來了它命運的分水嶺。後周將士們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與高超的戰術,一步步瓦解了楚州城的防線,勝利的曙光穿透了厚重的城牆,照亮了攻城將士堅毅的臉龐。
然而,勝利的果實並未輕易落入囊中。楚州城內,儘管城池已破,但守軍的鬥志卻愈發高昂。張彥卿,這位鐵骨錚錚的將領,與都監鄭昭業並肩作戰,面對絕境,他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毅然決然地率領著僅存的殘兵敗將,退守至錯綜複雜的城中街巷之中,準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