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地二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三十,亂世梟皇:柴榮,奮鬥地二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泰州城頭時,後周的旗幟已赫然升起,隨風飄揚。這標誌著泰州城在經歷了一番激烈的爭奪後,終於易主,重新回到了後周的懷抱。城中百姓歡呼雀躍,慶祝這一來之不易的勝利,而周世宗柴榮的英明決策與將士們的英勇奮戰,也再次被傳為佳話,激勵著每一個人為國家的繁榮與安寧而努力奮鬥。
隨著冬日的寒風逐漸凜冽,時間悄然流轉至了農曆一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在後周的都城之內,氣氛凝重而莊嚴。晨曦初破,朝霞映照著金碧輝煌的宮殿,一場關乎國家命運與未來的重大決策,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醞釀與激烈討論後,終於塵埃落定。皇帝御筆一揮,宣佈了匡國軍的正式廢除,這一決定不僅是對過去軍事部署的一次重大調整,更是後周政權在軍事體系與行政架構上邁出的又一步深刻變革。匡國軍的撤銷,意味著權力結構的進一步最佳化,資源的重新整合,以及戰略重心的可能轉移,預示著後周在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中,將擁有更加靈活多變的應對策略和更為堅實的統治基礎。
與此同時,在南方的南唐國境,同樣是這個月內,一場旨在重振國威、激發民心的政治舉措悄然展開。南唐君主宣佈改元“中興”,這個充滿希望的年號,如同冬日裡的一縷暖陽,穿透了陰霾,照亮了臣民的心房。改元之舉,不僅是對過往困境與挑戰的深刻反思,更是對未來複興之路的堅定宣誓。南唐君臣上下,皆以此為契機,力圖透過一系列政策調整、經濟恢復與文化復興的措施,重燃國民心中的希望之火,共同抵禦外患,恢復往昔的繁榮與強盛。街頭巷尾,百姓們議論紛紛,對“中興”之期充滿了期待與憧憬,整個南唐社會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凝聚,共同邁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1月27日,天際初露曙光之時,捷報如同春風般穿越千山萬水,迅速在後周的每一個角落傳揚開來。右龍武將軍王漢璋,這位久經沙場的勇士,以其非凡的智謀與勇武,親自執筆飛書,字裡行間洋溢著勝利的喜悅與自豪,宣告了海州這座戰略要地已被我軍成功攻克。訊息如同石破天驚,瞬間點燃了後周上下所有臣民的心火,從朝堂之上到市井之間,無不沉浸在一片歡欣鼓舞的海洋之中。人們相互傳頌著王將軍的英勇事蹟,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與希望。
緊接著,僅僅兩日之後,即1月29日,後周朝廷再次做出重要人事調整,以彰顯其對於鞏固新勝果實、穩定邊疆局勢的堅定決心。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一位以忠誠與勇猛著稱的將領,被委以重任,擢升為揚州軍府知府。這一任命,不僅是對韓令坤個人能力的高度認可,更是後周朝廷對揚州這一新佔之地未來發展的重要佈局。韓令坤深知責任重大,他帶著朝廷的厚望與民眾的期盼,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揚州的征途,誓將以鐵腕與智慧,穩定地方秩序,促進民生恢復,同時加強軍事防禦,確保新佔之地不再有失,為後周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基礎。此舉不僅彰顯了後周朝廷的遠見卓識,也預示著在後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一個更加繁榮穩定的時代即將到來。
然而,周世宗柴榮的胸懷遠非眼前的勝利所能侷限,他的心中繪製著一幅波瀾壯闊的版圖,那是一片將淮河之畔的鋼鐵戰艦化作長江之上的無敵艦隊,直指南唐心臟,實現一統天下的壯志圖景。他深知,這一壯舉不僅是對軍事力量的考驗,更是對戰略智慧與決心的極限挑戰。
北神堰,這座橫亙於徵途之上的天塹,彷彿是大自然對雄心勃勃的周世宗設下的第一道考驗。戰艦在此受阻,如同巨龍被束縛於淺灘,進退維谷,士氣亦不免受到影響。但世宗非但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克服萬難的決心。他毅然決定親臨前線,親自踏勘這片被世人視為不可逾越之地,用雙腳丈量每一寸土地,用雙眼洞察每一處細節,只為尋找那破局的關鍵。
在實地考察中,世宗發現了鸛水這一隱秘而關鍵的轉折點,它雖遠離主航道,卻潛藏著直通南唐腹地的可能。然而,當勘探使者帶著地形複雜、難以通行的訊息歸來時,滿朝文武皆感憂慮,擔心此舉風險太大。世宗卻以非凡的膽識和遠見,力排眾議,堅信只要人心齊,泰山移。
他親自繪製藍圖,精心規劃路線,不僅調集了軍中的能工巧匠,更動員了楚州一帶的百姓,將這場築路工程視為全民共赴的壯舉。世宗深知,只有軍民一心,才能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他深入民間,與百姓同吃同住,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擁戴和全力支援。
在緊張而有序的施工中,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風雨交加,都未能阻擋住人們前進的腳步。他們開山闢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