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地二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三十三,亂世梟皇:柴榮,奮鬥地二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李璟得知後,周大軍如猛虎下山,於長江之上勢如破竹,其戰艦穿梭如織,彷彿天地間再無任何阻礙之時,他的內心彷彿被千絲萬縷的情緒緊緊纏繞。夜色深沉,燭光搖曳,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和深邃的眼眸,那裡既有對國家命運的沉重憂慮——後周鐵騎若真南渡,都城金陵的安危將懸於一線,百姓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又有對皇權寶座難以割捨的情感糾葛,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他感受到權力與責任交織的沉重。
在這進退維谷的境地裡,李璟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深思熟慮,終於做出了一個令人心痛的抉擇。他決定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兵部侍郎陳覺,一位智勇雙全、忠心不二的肱骨之臣,攜帶著象徵屈服的降表,踏上前往後周軍營的崎嶇之路。這一決定,是他對國家未來的一次賭注,希望透過禪位於年輕有為的太子李弘冀,並藉助新君的智慧與勇氣,以及向後周表達的最大誠意,能夠換取南唐的一片安寧,為百姓爭取一絲喘息之機。
陳覺臨行前,李璟親自為他披掛戰袍,雖非上陣殺敵,卻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兩人目光交匯,無需多言,那份深沉的責任感與悲壯的情懷已盡在不言中。陳覺心中清楚,此行不僅關乎個人生死榮辱,更是南唐存亡的關鍵。他懷揣著李璟的無奈與深切期望,踏上了這條未知且充滿挑戰的道路。
彼時,淮南之地雖已大半淪陷於後周之手,但廬州、舒州、蘄州與黃州這四處重鎮,如同四顆璀璨的明珠,依然頑強地抵抗著後周的侵略,它們不僅是南唐領土的象徵,更是無數將士與百姓心中不滅的希望之光。這些城池的堅守,讓陳覺在踏上征途時,心中多了一份堅定與信念——只要有一絲希望,南唐就絕不會輕易言敗。
陳覺深知,此行的每一步都將充滿荊棘與變數,但他也明白,這或許是南唐避免徹底覆滅的最後一線生機。在漫長的旅途中,他反覆思量著如何以最合適的言辭與後周談判,如何在保全國家尊嚴的同時,又能為南唐爭取到最大的利益。這份重任,讓他既感到壓力山大,又充滿了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抵達迎鑾鎮的那一刻,夕陽如血,餘暉灑在斑駁的古道上,為這即將決定南唐命運的時刻平添了幾分悲壯。陳覺,這位被寄予厚望的使者,腳步沉重地踏入這座邊境小鎮,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自己與故國命運的邊緣。他的心情異常沉重,猶如揹負著千斤重擔,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既有對國家的忠誠,也有對即將到來的談判結果的忐忑不安。
迎鑾鎮內,氣氛凝重而緊張,周世宗的身影在營帳前顯得格外高大,他的眼神威嚴而深邃,彷彿能洞察人心最深處的秘密。陳覺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波瀾,緩緩走向那位決定南唐命運的君主。他的手中緊握著那份沉甸甸的降表,那是他數日來嘔心瀝血撰寫的,每一字一句都承載著他對國家未來的憂慮與期盼。
當他終於站在周世宗面前,兩人的目光在空中交匯,那一刻,時間彷彿凝固。陳覺深吸一口氣,緩緩展開那份降表,言辭懇切而堅定,他訴說著南唐的困境與無奈,請求將剩餘的四個州也一併割讓,以此作為兩國和平的誠意,並希望以此劃定以長江為界的分界線,讓兩國百姓從此免受戰亂之苦。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哀傷與無奈,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底擠出,帶著無盡的苦澀與沉痛,彷彿是在為南唐這艘即將沉沒的巨輪唱響最後的哀歌。
他乞求後周能大發慈悲,停止這場已經持續了太久、耗盡了太多生命的戰爭。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那是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也是對和平的無限渴望。然而,他也知道,這份請求或許換來的只是短暫的喘息,但即便如此,他也願意一試,為了南唐的萬千子民,為了這片土地上的安寧與希望。
周世宗聞言,眉宇間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那不僅僅是對戰略部署的深思熟慮,更蘊含著對天下蒼生的深切關懷。他原本的心志,並非要將南唐這片繁華之地徹底納入版圖,使之生靈塗炭,而是基於一個帝王對故土深沉的愛戀與復國的渴望——渴望收復那些自五代十國以來便四分五裂、流離失所的中原故土,讓華夏大地重歸一統,恢復往昔的繁榮與安寧。
因此,當週世宗開口回應時,他的聲音中充滿了不怒自威的威嚴,卻又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和與包容。他緩緩說道:“朕之心願,實乃為天下百姓計,所求者,唯長江以北那片承載著無數先輩記憶與汗水的土地。此地山川秀美,物產豐饒,然因戰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朕心甚痛。若南唐之主,能識時務,體恤百姓疾苦,願舉國上下,共歸大周,則朕心甚慰,自當以寬廣之胸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