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地二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三十三,亂世梟皇:柴榮,奮鬥地二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納,非但不再強求他物,更將致力於兩國百姓的和睦共處,共享太平盛世。如此,不僅可解刀兵之禍,亦能成就一段佳話,讓後世銘記。”

此言一出,不僅彰顯了周世宗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更深刻體現了他作為一代明君的遠見卓識與對鄰國的寬容與理解。他深知,真正的勝利不僅僅是領土的擴張,更是人心的歸附與文化的融合,是天下萬民共同的福祉所在。

陳覺聽聞這意外的恩典,心中湧動的感激之情難以自抑,淚水不自覺地滑落臉頰,他連忙跪倒在地,深深叩拜,口中連連道謝,聲音因激動而略顯顫抖。待情緒稍定,他方才起身,滿懷感激地退出了大殿,心中已暗暗發誓要更加忠誠地效力於朝廷。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陳覺的臉上,似乎也在為這美好的一天增添了幾分希望。他再次整理好衣冠,帶著滿心的期待與急切,向周世宗提出了一個更為迫切的請求——派遣可靠使者劉承遇即刻啟程返回金陵,將這份難得的喜訊親自傳達給南唐國主李璟。他深知,這不僅是對兩國關係的一次重大促進,更是展現周朝誠意與友好姿態的絕佳機會。

周世宗聽後,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深知此舉的意義非凡,不僅有助於鞏固北方與江南的和平局面,更能彰顯大周朝的仁德與威儀。於是,他欣然應允了陳覺的請求,並親自提筆,撰寫了一封詔書。詔書中,他以極為謙遜而又不失威嚴的筆觸,開篇即以“皇帝恭問江南國主安”的禮遇,表達了對李璟的深切關懷與高度尊重。字裡行間,既透露出了對李璟治國才能的認可,又巧妙地傳達了周朝願意與南唐和平共處、共謀發展的美好願景。同時,他還特意在詔書中提及了此次和談的重大成果,並承諾將一如既往地支援南唐的發展,共同維護江南地區的安寧與繁榮。

詔書寫成後,周世宗命人精心裝裱,並鄭重地交給了使者劉承遇。劉承遇接過詔書,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他向周世宗行了一禮,便踏上了前往金陵的征途。他的心中充滿了對這次使命的堅定信念,也滿懷期待地想象著李璟接到詔書後的喜悅與感激之情。而這一切,都預示著南北兩國之間一段新的和平與友好時代的到來。

與此同時,吳越國,這個地處江南一隅卻野心勃勃的政權,也悄然間不甘寂寞地捲入了這場錯綜複雜的政治博弈漩渦之中。他們深知,在亂世之中,唯有主動出擊方能保全自身乃至擴張版圖。於是,吳越國君果斷決策,秘密調集精銳之師,浩浩蕩蕩地開赴通州南岸,佈下了重重防線。這些士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顯然是吳越國為在這場權力遊戲中佔據先機而精心準備的力量。他們駐守於此,不僅是為了守護疆土,更是意圖在關鍵時刻,利用通州的地利優勢,給予南唐政權以致命一擊,或是至少透過展示強大的軍事實力,對南唐形成強烈的心理威懾,迫使其在談判桌上做出更多讓步。

然而,這一切精心佈置的棋局,對於已深陷困境、心力交瘁的南唐國主李璟而言,卻彷彿是遠處飄來的風聲,雖有所聞,卻已無力再激起內心的波瀾。面對強敵環伺、國力日衰的殘酷現實,李璟的心中只剩下了一個念頭——求和。他深知,繼續抵抗只會加速南唐的滅亡,唯有放下尊嚴,尋求和平,方能為子民爭取一線生機。

於是,李璟再次派遣使者劉承遇,踏上了前往迎鑾鎮的艱難旅程。這一次,劉承遇的肩上承載著更加沉重的使命,他的言辭更加謙卑,態度也更加誠懇。他代表李璟,向南周表達了南唐最深刻的歉意與求和的渴望。李璟不僅同意割讓長江以北的最後四個州,這塊肥沃之地,曾是南唐的門戶與屏障,如今卻只能忍痛割捨;他還鄭重承諾,每年將向後周貢獻大量的金銀財寶、珍稀特產,以此作為南唐對和平的渴望與對後周強大的認可與尊重。這一系列的舉動,無不透露出李璟求和的迫切與決心,以及南唐在風雨飄搖中的無奈與掙扎。

在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裡,後周與南唐之間的對峙,猶如兩股洪流在歷史的河道中激烈碰撞,激盪起層層波瀾。後周,憑藉其雄厚的軍事實力,猶如一頭覺醒的雄獅,步步緊逼,每一場戰役都透露出其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而南唐,雖坐擁江南魚米之鄉的富庶,卻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顯得步履維艱。朝野上下,從君主到士人,無不沉浸在深刻的自我反省之中,意識到若不革新圖強,終將難逃覆滅的命運。

隨著戰事的不斷升級,後周的軍事壓力如同巨石壓頂,讓南唐的防線節節敗退。最終,在這場漫長而殘酷的較量中,南唐的抵抗意志被逐漸消磨,勝利的天平向後周傾斜。廬州、舒州等十四個州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球英靈:開局召喚齊天大聖

心絃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