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向日葵的正經科普
蕭小嘯哈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章 向日葵的正經科普,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蕭小嘯哈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強颳了刮向日葵的花盤中心,發出了沙沙的聲音。
“中國的經歷就更簡單了,向日葵約在明朝中期傳入中國。
在1993年,於豫省新安的荊紫山上,發現向日葵圖案琉璃瓦。
據說該瓦為正德14年當地重修的玄天上帝殿遺物。
但是當時的地方誌記載向日葵最早的見於萬曆36年的《汝南志》。
而且裡面也只有向日葵這一名稱,並無性狀描寫這些重點,說明當時尚在引種初期,與琉璃瓦的時間相距了89年。
而嘉靖43年時候,浙省的《臨山衛志》是向日葵在中國的最早記載,雖然僅有“向日葵”這一名稱記載。
其他的剛才也說的差不多了。”
康強笑了笑,也是轉身向著花海深處走去,開始走向下一種植物。
當然,正經科普是不會忘記的。
“向日葵是被子植物門,木蘭綱,菊目,菊科,向日葵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成年高在1-3米,主根為圓柱狀,向下逐漸變狹細,並且具有極多數側根和纖維狀細根。
莖直立,粗壯,綠色,被白色的具節長硬毛,通常不分枝,稀上部有少數分枝。
葉互生,葉片為心狀卵形或寬卵形,長10-30厘米或更長,寬7-24厘米或更寬,先端漸尖或稀急尖,基部心形、平截或三角狀。
邊緣具不整齊的粗鋸齒,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被短糙毛,有3條基出脈,側脈數對。
葉脈在兩面均凸起,沿脈被白色具節長硬毛,葉柄長,被白色長硬毛和短糙毛。
頭狀花序單個頂生,徑15-35厘米或稀更大,下傾。
花序梗長,粗壯,被白色具節長硬毛和短糙毛。
總苞盤狀,總苞片多層,綠色,卵形、長卵形至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併線狀延長。
背面被短糙毛和散生白色具節的長硬毛,腹面粗糙,邊緣被白色具節長硬毛,密具黃色透明腺點,花序託平或微凸。”
“怎麼一下子給我打回課堂了啊,”
戈奇聽了一會忍不住吐槽道。
康強不理,繼續道:“託片近膜質,條形或披針狀條形,具有數條縱脈。
舌狀花1層,多數,舌片黃色或金黃色,卵狀長圓形、長圓形、狹橢圓形或狹長圓形,不結實,少摸。
管狀花極多數,花冠黃色、褐色或帶紫色,冠簷筒狀,先端5裂,冠管極短。
雄蕊5,花葯暗紫色,連合成筒狀,柱頭2分枝,密被毛。
瘦果為倒卵形、長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稍壓扁,具細肋,常被白色微柔毛。
冠毛2枚,膜片狀,早落,花果期在7-9月,我們也是正好趕上末班車了。”
康強笑了笑繼續說。
“最常見的向日葵高度為2.5-3.5米,最高甚至可以達到9.17米。
根據1567年的科學文獻報告,歷來被認為單頭向日葵植物是種植在義大利帕多瓦,植株高度最高可達12米。
而同樣的種子,種植在其他時間和地點,如西班牙的馬德里向日葵,植株高度便可達近8米。
而在荷蘭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更近的紀錄,在20世紀初都有8米以上的植株。
現在的野生向日葵主要在河流泛濫的平原和河岸邊生長。
主要就是草原以及潮溼至乾燥、開闊的地區。
一般沿著路邊、田野、沙漠邊緣、草地溪流、灌溉渠道沿線以及在農作物雜草中生長。
如果能在陽光充足,並且潮溼或受干擾的地區生長最好。
野生向日葵相比較馴化的向日葵,同樣耐受高溫和低溫,但是更耐低溫,最佳溫度範圍在21-26c之間。
而且向日葵對土壤要求較低,在各類土壤上均能生長,從肥沃土壤到旱地、瘠薄地、鹽鹼地上面都可以種植。
向日葵不僅具有較強的耐鹽鹼能力,而且還兼有吸鹽效能。
可以在鹼性土壤中茁壯成長,抗旱性較強。”
[現金想不到吧:向日葵那麼高的嗎?正常就2.5米?我還沒有一株向日葵高!(痛哭)]
“沒事,習慣就好了,至少你比向日葵壽命長。”
戈奇笑著打趣安慰。
“向日葵原產南美洲,馴化種由西班牙人於1510年從北美帶到歐洲,最初為觀賞植物使用。
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