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菊花的發展2
蕭小嘯哈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章 菊花的發展2,直播之從香菇開始的科普,蕭小嘯哈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強將華夏曆史上,文化發展最鼎盛的時候,菊花發展的經過,慢慢的講了出來。
“因為遼、元時代有關菊花的文獻不多,所以就不多說了。
不過元朝楊維楨的《黃華傳》裡面也記載菊花163個品種。
明朝時期的栽菊技術又有了進一步提高,菊花品種不但有所增加,菊譜也多了起來。
如黃省曾、馬伯州、周履臣、高濂、樂休園等人都編著有《菊話》一書。
像在黃省曾的《菊譜》中就記載了220個菊花品種,與宋末對比近似翻倍。
而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王象晉的《群芳譜》裡面,都對菊花都有較多記載。
並且《群芳譜》也對菊花品種作了綜合性研究。
據統計,裡面記有黃色92個品種,白色73個品種,紫色32個品種,紅色35個品種,粉紅22個品種,異品17個品種,共6類、271個品種。
並且至少有16種花型,現在來看實在是有點誇張了,要觀察這麼多的菊花並且編寫成書。”
[該說不說你讀:明朝啊,其他不知道,但是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很聰明啊(思考)]
“是的,很出名。”
戈奇默默打字表示贊同。
“而明朝的文震亨在《長物志》“花木卷”中,單列了一條,用來記載吳中當時的賞菊之風。
文震亨將賞菊之人,分為附庸風雅的好事者和得花之性情的真能賞菊者。
並在其中提到了種養菊花的“六要”與“二防”,和對修剪勞作的不屑,其津津樂道者,全在文人的坐臥賞玩。
而明朝詩人中寫菊比較厲害的,應該是沈周與唐伯虎這師徒二人。
沈周的《菊》承續了陶令的餘緒: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不過唐伯虎的《菊花》,由己及人,意境開闊: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神農所以說:哈哈哈,唐伯虎可是寫出桃花詩的人,在我看來和李白一樣暢快。]
“而清朝時候的菊花專著更多。
出名的就有有陳昊子的《花鏡》。
劉灝的《廣群芳譜》。
許兆熊的《東籬中正》。
陸延燦的《藝菊志》。
閩延楷的《養菊法》。
徐京的《藝菊簡易》。
顏祿的《藝菊須知》。
計楠的《菊說》。
陳謀善的《藝菊瑣言》。
吳儀一的《徐園秋花譜》。
不出名的就更不用說了,數不勝數。”
[手機你說呢:主播說了一大堆我就記住一個花鏡(捂臉)]
[等你撒嬌啊:哈哈哈,因為主播之前也有說過花鏡來著。]
“而《花鏡》一書記載了當時菊花有黃色的54種,白色的32種,紅色的41種,紫色27種,共計154個品種。
計楠的《菊說》則記載有菊花品種233個,其中新培育的品種有100多個,並提出了菊花育種的方法。
而清朝繼承宋明餘緒,民間也大興賞菊之風,尤以京城和蘇州為盛。
其中的“堆菊花山”之工藝,已經近似今天園藝中的菊花造型。
顧祿在《清嘉錄·菊花山》中寫道:畦菊乍放,虎阜花農已千盎百盂擔入城市。
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抬……或於廣庭大廈,堆疊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這一大記載的是當時蘇州虎丘賞菊的盛況。
而潘榮陛《帝京夢時紀勝·賞菊》則記載了京城賞菊的情況。
秋日家家勝栽黃菊,採自豐臺,品類極多。椎黃金帶、白玉團、舊玉團、舊朝衣、老僧衲為最雅。
酒爐茶設,亦多栽黃菊,於街巷貼市招曰:某館肆新堆菊花山可觀。”
[但還是不上班:事實證明,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大家都喜歡湊熱鬧哈哈哈。]
“而清詩詠菊,可堪記者,首推曹雪芹。
曹雪芹在書中託意於瀟湘妃子的《詠菊》、《問菊》、《菊夢》更在諸人之上。
我們先來看《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運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