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塞外之聲
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 塞外之聲,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頂蕩八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就是要集各家之長。你們的遊牧知識,對我們很有啟發。比如你們放牧的輪替制度,其實暗合天時地利,很值得研究。\"
聽到漢人要向他們學習,牧民們的態度明顯更友好了。有人開始主動分享經驗,有人表示願意讓孩子來上學。
接下來的日子,張子謹和他的助手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教學實踐。他們隨著部落遷徙,走到哪裡教到哪裡。教材的內容也在不斷調整,加入了更多草原實用知識。
慢慢地,奇蹟發生了。越來越多的牧民發現,這些知識確實有用。懂得測土改良的牧場長勢更好;會看天象測風的放牧更安全;識字算數的交易更划算。
三個月後,阿勒泰主動來找葉知秧:\"我們不但要繼續辦學,還要辦得更大些。\"
\"哦?\"葉知秧有些意外。
\"我已經和其他部落商量好了。\"阿勒泰說,\"大家可以輪流派人來學習,學成後回去教給族人。這樣知識就能傳播得更快。\"
葉知秧欣慰地點頭:\"如此甚好。不過我建議,除了實用技能,也要學些文史知識。這樣可以加深漢族和遊牧民族的互相理解。\"
\"沒問題。\"阿勒泰爽快地說,\"我們也想了解你們的文化。對了,你們不是在改革科舉嗎?我們的孩子將來也能參加考試嗎?\"
\"當然。\"葉知秧說,\"新科舉的目的就是選拔真才實學。只要有真本事,無論是誰都有機會。\"
臨走前,阿勒泰送給葉知秧一匹白馬:\"這是我們草原人的傳統,送馬代表交朋友。\"
望著廣袤的雪原,葉知秧感慨:\"教育果然是最好的橋樑。它能跨越語言的障礙,超越文化的差異,讓不同的族群找到共同的追求。\"
\"先生說得是。\"張子謹說,\"這段時間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教育必須紮根現實。只有真正解決了實際問題,才能贏得人心。\"
葉知秧欣慰地看著這個年輕人。當初他主動請纓來邊疆時,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但現在看來,正是這種勇氣和擔當,讓教育的種子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繼續努力。\"葉知秧說,\"草原很大,但只要我們的心意夠誠,教育的陽光終會照亮每一個角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