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李顯上奏求改姓 韋氏獻策為將來,做則天女皇的男寵,霧都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會之上,氣氛莊嚴肅穆。武則天端坐於龍椅之上,文武大臣分列兩旁,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皇身上,等待著她的指示。
武則天緩緩開口,聲音在大殿內迴盪:“諸位愛卿,此次殿試組織周密,成果豐碩,錄取進士人數之多,已超過太宗朝。這些優秀的人才,是我大周的未來,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朕要求各部門總結此次殿試的經驗,繼續廣開門路,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她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群臣,然後繼續說道:“下一步,我們要在經濟、文化、國防等方面繼續探索改革。經濟上,要鼓勵農桑,促進商貿,增強國力;文化上,要弘揚儒學,提倡文學藝術,提升國民素質;國防上,要加強軍隊訓練,提高邊防警備,確保國家安全。朕希望,透過這些改革,能達到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目標。”
群臣呼應,紛紛表示贊同。狄仁傑出列,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武三思也出列,表示支援:“陛下所言極是,臣等必將遵循陛下的旨意,推動各項改革,確保國家繁榮昌盛。”
其他大臣也紛紛出列,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和忠誠。武則天對群臣的支援感到滿意,她知道,只有君臣一心,才能推動國家的改革和發展。
武則天點了點頭,表示對群臣的信任和期待:“朕相信,有諸位愛卿的輔佐,我大周定能實現更加輝煌的未來。”
隨著朝會的進行,太子李顯出列,他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自豪。他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充滿了對大周和武則天的讚美:
“母后,兒臣從這次殿試中看到了我大周的欣欣向榮,國家的文治武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母后的英明領導,使得天下英才得以匯聚一堂,為我大周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兒臣深感激動,也深感自豪。”
李顯的目光中閃爍著對母親深深的敬仰,他繼續說道:“前段時間為河內郡王和李大人舉辦的接風洗塵宴會,不僅是對兩位大人功績的肯定,更是我大周文化繁榮的體現。宴會上,張易之、張昌宗兩位大人的文采風流,以及李大人的才智過人,都讓兒臣印象深刻。”
太子李顯頓了頓,然後提出了自己的請求:“母后,為了表彰他們的卓越貢獻,兒臣請求將兒臣的姓氏改為武,以示對母后的尊敬和對大周的忠誠。同時,請求母后封張易之、張昌宗兩位大人為王,以表彰他們的功績。另外,李春暉大人在此次殿試中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請求母后加封他為國公,以示獎勵。”
武則天聽後,微微蹙眉。
武則天端坐於龍椅之上,她的目光深邃,緩緩開口說道:“太子,你是李唐的血脈,朕已經確認了你的身份。未來,武周也將是李周,你我母子同心,共同治理這個國家。你不要再提改姓一事,要安心學習,增長才幹,以便將來更好地輔佐朕。”
李顯聽到武則天的話,心中雖然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對母親的尊敬和理解。他恭敬地回答:“兒臣明白了,母后。兒臣定會專心學習,不負母后所望。”
武則天接著說:“張易之、張昌宗兩位大人,你們身為麟臺監和司僕卿,時常代替朕處理政務,盡忠職守,功勞顯著。朕已經給予你們應有的爵位。古人云‘德要配位’,如果封兩位為王,則與武李二姓平起平坐,朕覺得現在還不合時宜。”
張易之和張昌宗聽到武則天的話,雖然心中有些不滿,但表面上仍然表現得十分恭敬。他們出列,齊聲說道:“陛下聖明,臣等明白。臣等會繼續努力,為國家盡忠,為陛下分憂。”
張易之接著說:“陛下,臣等深知自己的職責所在,今後會更加勤勉地為國家效力,以報答陛下的恩典。”
張昌宗也補充道:“陛下,臣等時刻銘記陛下的教誨,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們會繼續努力,確保國家的政務運轉順暢,讓陛下能夠安心處理國家大事。”
武則天對兩人的態度表示滿意,她點了點頭,然後轉向李春暉:“李春暉,你在這次殿試中的工作勤勉,大家有目共睹。朕決定,由金紫光祿大夫升你為侍中。”
李春暉聽到武則天的封賞,心中激動,連忙出列跪拜:“臣李春暉謝主隆恩,定當更加努力,為國家盡忠,為陛下效力。”
李春暉起身回到出列前的位置,聽著其他官員奏事。此時,李春暉的元神隨著《靈飛真經》的十字咒語飛速離開肉身,來到了東宮。
這是昨夜的東宮。夜幕下,東宮的燈火通明,太子李顯正沉浸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