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看出來又怎麼樣
郭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看出來又怎麼樣,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郭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秦檜之外,剩下的兩個參與談判的中層官員,也在歷史上大大有名。
何慄,今年不到四十歲,他二十七歲中狀元,算是一代文宗,在歷史上他的身份有些撲朔迷離,他一開始和李綱一樣,是堅定的主戰派,不過卻在金人二次圍城的時候相信騙子郭京,以至於汴梁城破,出使的時候也顯得很膽小,修過降表,卻也堅決反對金人立張邦昌為帝,被抓去北方之後絕食而死,總的來說人品還是不錯的,就是沒什麼軍事上的能力,膽子也不算很大,這樣的官員在和平年代不會太差,錯就錯在他碰上了靖康之恥。
他現在是御史中丞,之前和秦檜是同事。
另外一個就是張浚——和何慄秦檜比起來,他要更年輕一些,之前是太常寺主薄,而在官制改革之後,太常寺被併入了禮部,他就成了禮部主客司郎中,外交正是他要管的事情。
張浚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雖然汙點重重,然而整體來說,也算是一個能臣,很多事情他沒做好,那是能力問題,而且他這個人鑽營能力也不差,可是畢竟在大是大非上,還是保持了一些氣節的。
而且這個人口才很好,用在談判上,多少能抵消一下秦檜帶來的負面buff。
“諸公,此次和西夏談判,對我大宋來說,很是重要。西夏現在已經是山窮水盡了,然而我們現在不可能消滅西夏,所以也不能逼迫太甚,讓他們和金國聯絡得更緊密。所以這次談判我們要把握的一個度就是,已經取得的成績,寸步不讓,但是也要讓他們有一些甜頭,不至於真的就完全的脫離我們。”
趙諶看著在場的諸位大臣,算是定下了一個調子。
這個定調說起來其實有點離譜,因為西夏現在確實是沒有別的辦法能抗衡大宋,然而旁邊還有個金國呢,真要是逼迫太甚的話,人家就徹底倒向金國,大宋也討不到好處。
“我們要知道,西夏核心目標,還是要保持他們的獨立,所以他們最希望的是在宋金之間能做到左右逢源。現在他們的經濟命脈已經被我們掌握,軍事上卻並不算特別的被動,因為我們也打不進去。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卡死他們的經濟,同時在經濟上給他們一些希望,就可以能夠更好的和他們合作。”
趙諶繼續解釋著,對西夏的整體實力,他其實並不太看得上,西夏說穿了就那麼幾百萬人,也就是地形確實很好,然而困也把他們困死了。
可是要這麼把西夏困下去,就得在西北佈置足夠多的兵力,在北方還是有著金人巨大軍事威脅的情況下,這顯然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
“歲幣、青鹽和西域交易,我們都不能繼續讓西夏回到過去,不過在談判的過程中,可以稍微放鬆一點,比如歲幣雖然不能給,但是我們可以以優惠的方式賣給他們一些所急需的物品,而青鹽和西域交易的份額,也可以讓給他們一部分,最多三成,不能再多。”趙諶說。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依舊無法滿足西夏在財政上的需求。”李若水想了想之後說。
李若水在戶部也幹過,對這方面算是門清的。
“正是要給他們一點希望,他們才不會徹底的倒向金國。所以一開始我們要逼迫得緊一點,然後再略微放鬆,總之,最終的結果,就是三成,不能多。他們財政有需求的話,我們再順勢提出條件——那就是建議他們在本國種棉花,我們用平價收購,這樣的話,那些並不算很好的田地用來種棉花,收穫比放牧和種地要更多一些,也算是給他們一條活路。如果這樣還不夠的話,再同意他們可以派遣勞力來大宋的棉紡廠當工人,賺取工錢,有這兩項,差不多就能彌補上他們財政上的缺口了。”趙諶道。
“太子說得對,雖然和以前比起來,他們的財政收入不會有什麼變化,卻會更加的依賴大宋!將來他們如果再反抗大宋的話,只要斷掉這兩項,他們的財政就會馬上崩潰!到時候,西夏還敢時不時的入侵嗎?”李綱眼睛一亮,欣喜的道。
“正是如此,只要在經濟上離不開我們,西夏就只能和我們緊密的聯絡在一起,時間越久,以我們的體量,他們就越發的離不開,到時候,順利的併入我大宋,也就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了。”趙諶笑道。
實際上還不止如此,西夏之所以難打,就是因為他們除了地形險要之外,還算是全民皆兵,就連婦女也能騎馬彎弓射箭,大宋想要靠武力打下來,在火器提升代差之前,不打成屍山血海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他們的婦女習慣了在大宋的工廠裡做工,他們的百**慣了種植棉花來換錢,他們還有足夠的鬥志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