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改革不是革命,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郭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太子只是提出一個方向,具體職權如何明確,升遷的條件如何,進士考核是否要增加一些東西,那就得靠諸位相公來確定了。”趙諶喝了口茶,然後說。

宰執們紛紛點頭,很顯然的是,太子這就是表明了自己不會插手這件事了,也就是說,不會對他們的權力有什麼侵蝕。

而這樣的改制要是做成了,朝野官員的風貌,那必然是煥然一新!

混日子的官員雖然也有,然而不是每個官員都會這樣的,而且趙諶也沒有想要現在動他們。

當然了,這樣的改革,千頭萬緒,還要和科舉配套,要討論出來,也不是一個短時間就能討論出來的問題。

不過還好,現在宰執們大多數還是一心為公的,他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任何改革,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吏治,這個吏治指的不是吏員,而是整個官場。

官場風氣好了,這個國家才會有希望。

而職權的劃分,本來是一個很敏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大宋開國是有些不正的,畢竟逼迫孤兒寡母得到的天下嘛,所以太祖重用士大夫,杯酒釋兵權,還有官員數量眾多等等,都是為了分散相權,從而讓皇權得到更多的統一。

整個中國的封建史,就是皇權不斷剝奪和分離相權的歷史。

相權越被分散,君權就越集中,發展到明清是巔峰,那個時候官員的權力基本上不可能對皇帝造成威脅,明朝動不動就有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還能將權力掌握在手中,就是這套制度的精妙之處了。

趙諶提出要求之後,還附加了一句。

“軍權與政權要分割開,樞密院由官家直管,武官只負責帶兵打仗,文官只負責提供軍需,雙方都不得向彼此插手。”

這一條,當然也很有必要。

保持武將一定獨立性的同時,也避免了他們會造反作亂的可能,但是也不是讓文官把武官給管死。

管死的下場大家都看到了,那就是金人南下。

軍權直屬皇帝,那文官就不能造反,武將只能聽從皇帝的命令去指揮軍隊,那他們同樣也失去了造反的根基。

社團不能一家獨大,要制衡。

至於調整中的慢慢來,不能一次性的把所有改革都完成這種事情,大家都是成熟的政治家,不會犯這種幼稚的錯誤。

北宋的文官體系其實相對來說還是很成熟的,他們能做到朝廷高官的,基本都在地方上有過具體的施政,不管是在縣裡當個小官,還是處理一州事務,這都很能鍛鍊官員的能力,現在宰執群中除了專門負責軍事的种師道之外,其他基本都有在各地施政的經歷,再加上之前趙諶聊王安石改革的時候,把話已經聊得恨透了,徐處仁就說了這麼多條變法,哪怕一條的實行都要曠日持久,王安石卻要在短短几年內將這麼多條變法全部貫徹下去,當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任何改革,都得慢慢來,溫水煮青蛙,才能更順利的推行下去,那種暴烈的改革,不叫改革,叫革命,往往都是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之後才能去做,那也只是賭一把能不能成功。

兩宋最有名的兩次改革,一是王安石變法,那是在應該徐徐推進的情況下去做,卻推行得太過激烈,以至於失敗,還導致了後面的流毒無窮,和范仲淹的改革比起來,堪稱差到哪裡去了。

另外一次改革就是南宋末年賈似道想要做的改革了,公田法、打演算法、檢搜法,結果先後得罪了地主士紳階層、軍頭階層和文官階層,以至於南宋本來就已經糜爛的局面出現了崩盤。

不過從具體情況來看,賈似道也是沒辦法,那個時候南宋的局面已經是危如累卵,賈似道雖然是個奸相,卻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奸相,他的改革如果能夠真的順利推進下去,南宋的局勢說不定就會大有好轉,可惜的是,他掌控力和其他勢力的反彈太過強大,直接導致了南宋的崩盤。

所以既不能推行得太過激烈,也不能等到事情無可挽回了之後再賭一把,現在大宋的局勢還沒有糜爛到那個程度,進行一定程度卻並不會得罪所有人的改革,才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從朝堂的官員做起,仔細區分他們的職責所在,六部的地位開始提升,宰執只負責大方向的討論,不負責具體事物,而具體的事情,則是六部去做。

吏部負責人事、禮部負責外交和教育系統、兵部負責後勤計算和軍事開支的比例、戶部負責各項事務錢糧的支出與稅務的收成、刑部負責重大案件的審判和地方案件的複核、工部負責各種軍械、民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要成為獵魔士

中年肥威

我是科技之王

李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