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換血
郭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大換血,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郭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白時中來說,君權是他不能抗衡的,可是如果君權之間出了衝突,那麼皇帝就必然要向臣子尋求支援,他現在依舊是百官之首,那麼就還有機會!
只不過,這個機會會出現在他眼前嗎?
畢竟誰都清楚,在勤王大軍回師之後,朝堂必定會寄予封賞,同時會迎來一陣洗牌,等到洗牌完畢之後,白時中靠邊站,再有機會,也沒用了。
朝堂百官都清楚,這次抗金,除了太子力挽狂瀾之外,朝中的主戰派也都是立了大功,最耀眼的當然是李綱,然而其他大臣也不可忽視。
比如徽宗時期就是重臣的徐處仁,經常仗義執言,以至於被蔡京童貫等人不斷的坑害,官位浮浮沉沉,可是在欽宗即位之後,也是力主抗金,建議儲備糧草,這給後續勤王大軍提供了足夠的糧草保障。
還有推薦李綱的吳敏,雖然只是一個四品的給事中,然而推薦李綱,加上早年堅決不與蔡京為一黨,也是一個資歷極老的大臣,進入宰執行列也只是時間問題。
還有本來就是宰執的宇文虛中,提議啟用种師道的就是他,同時抵達汴梁的第一支勤王軍,統制馬忠率領的軍隊,也是在宇文虛中的指揮下才來到的,他們的到來給汴梁開啟了西軍援軍的道路,同樣居功至偉。
有了這些強有力的競爭者,自然宰執是不缺人選的。
更何況這些人浮浮沉沉,不管是在中樞還是在地方,都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聲望,這本身就讓他們具備了擔任宰執的資格。
首先討論的,就是對勤王軍,以及各路義軍還有汴梁禁軍的犒賞。
這種事並不麻煩,無非就是發下犒賞,有功勞的根據功勞升官,宋朝的武職有五十六等,每一等都有不同的收入和待遇,按照功勞晉升就行了。
同時對遭遇戰火的河北西路、河東路以及京畿路的百姓減免稅款,以及發放糧食賑災,也都是北宋朝廷做習慣了的事情。
從下到上,從低到高。
這些事情之前基本上就已經有了不錯的章程,所以進行得很順利。
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宰執的調整。
和大家猜測的差不多,資格最老的徐處仁,進位成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也就是名義上的宰相,而原本的宰相白時中,則改任觀文殿大學生——這個位置很是尊榮,都是由當過宰執的大臣來擔任,但是沒什麼實權,屬於是靠邊站了。
白時中一言不發的謝恩,倒是讓其他大臣都佩服了他的養氣功夫。
不過想想和他之前共同進退的諸位現在是什麼下場,也讓人覺得,欽宗還是給了他這個百官之首一些體面的。
而原本就是宰執、翰林學士的宇文虛中,則位置向前提了一步,成為了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這個位置離百官之首,也就是一步之遙罷了。
李綱從尚書右丞升為參政知事,兼刑部尚書。
吳敏從給事中升為參政知事,兼吏部尚書。
宇文虛中推薦的老臣李邈,為參政知事,兼工部尚書。
李邈在歷史上也是個著名的忠臣,他在靖康之前就提出過很多正確的意見,比如反對童貫貿然對燕京用兵,認為遼國雖然衰落,可是百姓還是心向遼國,這個時候出兵遼國是趁火打劫,很難取得什麼戰果。可惜這樣正確的意見被童貫忽視,以至於罷官,靖康中被宇文虛中重新啟用,從東南召集了很多部隊來救援汴梁,同樣因為堅決抗金而被耿南仲等人打擊,被派去接替戰死的劉韐鎮守真定府,卻得不到援軍,最終真定城破,不肯投降,被關了三年後依舊堅貞不屈,最終被金人處死。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進入宰執行列的就是种師道,种師道雖然是武將,不過他家也是儒學傳家的,被任命為知樞密院事,兼兵部尚書——這個人事任免引起了一些爭議,畢竟又管樞密院又管兵部尚書,權力似乎有些過大了。
不過這卻是趙諶力主的,在他看來,接下來的時間裡,軍隊的掌握依舊是重中之重,种師道有威望,他種家卻沒有什麼實際上的實力,他弟弟种師中也年過六旬,又沒有後代,這種老臣為了身後名,自然會珍惜羽翼,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情。
更何況兵部,還得是要有個知兵的人才行。
除此之外,李若水升任禮部尚書,加上之前的戶部尚書梅執禮,這樣一來,六部尚書全部換了新人,宰執也是大換血,換上的,都是在對抗金人的過程中,展現出了自己態度,以及用各種方式支援過抗金戰爭的大臣!
這個風向標,就相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