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章 寶玉論文死諫武死戰,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庖丁解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性情古怪,聽見奉承吉利話又厭虛而不實,聽了這些盡情實話又生悲感,便悔自己說冒撞了,連忙笑著用話截開,只揀那寶玉素喜談者問之。

先問他春風秋月,再談及粉淡脂瑩,然後談到女兒如何好,又談到女兒死,襲人忙掩住口。

女兒便是書中的金陵十二釵簿冊上的各個女子。

寶玉談至濃快時,見他不說了,便笑道:“人誰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個鬚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竟何如不死的好!

必定有昏君他方諫,他只顧邀名,猛拚一死,將來棄君於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戰,猛拚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棄國於何地!所以這皆非正死。”

寶玉的觀點,可以說是作者在明亡後對這種價值觀的反思,他們為了邀名而死,其實不如不死的好。畢竟儲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救國救民。

襲人道:“忠臣良將,出於不得已他才死。”

寶玉道:“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

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汙在心裡,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湧,即時拚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於天,他不聖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

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並不知大義。【蒙側批:此一段議論文武之死,真真確確的非凡常可能道者。】

【庚辰眉批:死時當知大義,千古不磨之論。綺園。】

這句批語再次提醒了,這裡寶玉是臨死之時的反思。那麼寶玉對別人的死批判了一番之後,他認為什麼樣的死才是“正死”呢?

寶玉說:比如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該死於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

我們仔細看寶玉說的死法,似乎也沒有比文死諫武死戰高明在哪裡,那麼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呢?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寫史書就是要記錄事實,明朝的官員只知道反對,寶玉這裡也只知道批判,並不能提出更好的死法。

另外這裡的寶玉,隱射的是大明韓王政權,寶玉的話就透露了韓王政權的最終結局。

在正式的史書裡,沒有記錄韓王的結局,這應該是為了淡化他的影響。

1663年清軍的戰報裡提到了抓獲東安王朱盛蒗,對於當時的韓王卻沒有題一個字,並且當時其他的史料裡也沒有準確記錄韓王到底去哪了,沒有提到就表明他們沒有俘虜韓王,否則在清軍的戰報裡一定會吹噓一番。

從寶玉的話裡我們可以知道,韓王政權的君臣是跳河殉國了。

寶玉說“比如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該死於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就是韓王君臣在十三家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就已經提前殉國了。

“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

這句裡提示的很明顯,寶玉死後是漂起來,送到那幽僻之處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巫山之戰失敗以後,韓王和他的臣子們,知道復明無望,已經沒有活路了,選擇了跳河自盡,他們排著隊,“懸崖撒手”,毅然的跳入大江之中,以存最後一絲體面去見祖宗於地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空間王

伯汗

武神傲天

天涯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