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風訪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九章 星彈,稻星一成為文明,臨風訪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它吸引來的碎片也在它的重力場作用下向內墜落。每當星際間物質來到中子星附近幾千公里之內,它們就會被加熱、被強大的重力和旋轉的磁場剝去電子。接著電離的等離子會形成拖長的水滴狀朝恆星墜落,等撞上東邊和西邊的磁極地區時,其速度已經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三十九。遭到轟炸的地殼又將帶電粒子射入太空,旋轉的磁場線把粒子向外抽打,令其加速並放射出輻射能量脈衝。
中子星的溫度比太陽還高許多倍,但它並非一團熱氣。正相反,這顆恆星的重力場有六百七十億個g,於是滾燙的物質就被壓縮成固態球體,緻密的核心部分是液態中子,厚實的地殼則是由富含中子的原子核緊密排列形成的晶格。隨著時間推移,恆星溫度下降、體積收縮,緻密的地殼破裂,山和斷層被推起。這些地表形態大多隻有幾毫米高,不過較大的山脈高度將近十厘米,峰頂戳穿了鐵蒸汽形成的大氣層。最高的山都在東邊和西邊的磁極附近,因為落到恆星上的流星物質大多都被磁場引向那裡。
自這顆星脫離星際戰場起,它的溫度就逐漸下降。在炙熱的結晶地殼表面,富含中子的原子核現在可以形成越來越複雜的含環化合物了。普通生命星球上的化合物利用的是微弱的電分子作用力,這顆星上的化合物卻是利用強大的核相互作用力,所以其速度是核水平而非分子水平。在地球上,每微秒會出現數種不同的核化學組合,在這顆中子星上卻是每微秒數百萬種。終於,在一萬億分之一秒的時間裡,命運被寫就:一種核化合物形成了,它有兩個重要特質:一是穩定,一是能夠自我複製。
中子星的地殼上出現了生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