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告天鳥的何娉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新興的思想敵人,末世:廢土黎明,喜歡告天鳥的何娉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全球逐漸恢復平靜,葉辰和艾琳意識到,曾經肆虐的戰爭和暴力雖然暫時止息,但世界的真正問題遠未解決。重建不僅僅是修復建築、恢復資源流通,更是一個深刻的文化、思想的重塑過程。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新的威脅悄然升起。

在全球範圍內,資訊的流通變得前所未有的快速,網路成了幾乎每個人生活的中心。然而,網路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也為某些勢力提供了溫床。曾經的科技巨頭,雖因戰爭而一度衰退,但如今卻已在不同的形式下捲土重來。他們不再單純透過經濟手段來操控世界,而是透過控制資訊和文化,漸漸塑造出一種新的思想體系。這種體系被他們稱為“新秩序”,一個看似美好的未來,承諾著統一的全球意識和秩序,強調集體主義、共享、統一的世界觀,表面上,它似乎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藍圖,指引著全球走向和平與合作。然而,葉辰和艾琳深知,這個秩序背後隱藏的,可能是更加嚴密的控制與操縱。

隨著“新秩序”的理念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許多國家的年輕人開始受到其吸引。資訊戰的最大優勢,便是它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代人的思想。新一代人在資訊洪流中成長,快速接受並吸收各種文化與思想,尤其是在虛擬世界中,資訊的邊界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人們開始不再相信傳統的歷史教育,不再追求自己的文化根源,反而傾向於接受這種跨文化、全球統一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逐漸取代了他們對現實的認知,使得“新秩序”的背後勢力獲得了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

葉辰和艾琳深知,這場思想的鬥爭才剛剛開始。面對這個潛在的敵人,他們的道路不再僅僅是重建國家或恢復生計,而是要扞衛人類最基本的思想自由。思想的控制,比任何武力更可怕,它無聲無息地滲透進每個人的內心,塑造出一種假象,使人們相信這是他們自己所選擇的未來。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重建世界,”葉辰在一次緊急會議中低沉地說道,“還要確保,世界不會陷入新的思想暴政。”

艾琳緊緊握住桌沿,沉默了片刻,緩緩開口:“他們透過資訊控制和文化滲透,讓人們不知不覺地接受一種‘虛擬現實’,這才是最大的威脅。我們如果不能阻止他們,就無法確保真正的自由與選擇。”

然而,要揭露“新秩序”的陰謀並不容易。這個組織在全球範圍內有著廣泛的支援和根基,許多人從未質疑過其背後的動機,反而被它塑造的烏托邦世界觀所吸引。儘管他們所倡導的思想看似理性,充滿了和平、平等和共享的美好,但葉辰和艾琳深知,正是這些看似美好的理念背後,隱藏著更加可怕的控制慾望。他們掌握的並不是自由,而是思想上的奴役。

葉辰站起身,望向窗外的天際。夕陽的餘輝映照在廢墟般的城市上,曾經繁華的都市如今變得安靜、空曠。而這片廢墟,正是這場思想鬥爭的起點。他們要做的,不僅是打破外在的暴力控制,更要破除人們內心的盲目信任,喚醒他們對自由與多樣性的渴望。

“艾琳,”葉辰深深吸了一口氣,“我們必須從根源上揭開這場陰謀。”

艾琳點了點頭。她知道,葉辰所說的“根源”,並不僅僅是揭示某個集團的非法行為那麼簡單。她理解,背後更深層次的,是人類思想與文化認同的深刻變革。要戰勝這種“思想敵人”,他們不僅需要強大的軍事和科技力量,更要在文化、教育以及網路空間展開一場艱苦的戰鬥。

這場戰鬥,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爭,而是一場資訊、文化、心理層面的全面對抗。在這場鬥爭中,葉辰和艾琳必須超越以往的經驗,迎接一種全新的挑戰。這不僅是對他們理念的考驗,更是對整個人類自由意志的扞衛。

當夜幕降臨,整個世界似乎進入了新的沉默。這個沉默中,隱匿著一股巨大的能量,它悄然滲透,改變著每個人的思想與選擇。而這股力量,正是他們所要面對的“新秩序”。

“新秩序”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它透過精心設計的媒體傳播、虛擬現實體驗、以及全球範圍內的資訊過濾,悄然在無數細微的地方紮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路上尋找屬於他們的歸屬感、信仰和生活意義,而“新秩序”正是一個提供“答案”的平臺。它透過龐大的資訊網路和自我強化的傳播機制,精準地塑造了受眾的思想,形成了一種新的全球性“思想共同體”。

這種思想控制不像傳統的政治暴政那樣透過強硬的軍事手段壓制反對意見,而是透過文化、社交平臺、虛擬世界和娛樂產業等途徑,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被鄰居咬後,我還能活100天

筆折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