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章 殺氣,我來自朔方,仲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月十五當晚,朔方都護府節度使安思順,要在名揚天下的鳳臨閣舉辦一場家宴。
說是家宴,說得更確切一些,其實更像是一場懇談會。
鳳臨閣三樓的雅間都可以相互連通,居中最大的一間包廂裡,坐於正首位的當然是安思順安大節度使,他左側坐著的是自己心愛的小女兒、豐州城身份最為高貴也最為特殊之人——安雅,而安思順的右側,坐著的是豐州城第一大吏、需要不時去二樓與民同樂的豐州刺史——顏季明。
與三人同桌坐於主桌的,不出意外的,自然有清河張氏負責張氏天下生意的張大東家。
清河張氏將寶押在李俊和安雅身上,就如今來看,收益斐然。
張大東家本是常駐京城的,他把豐州諸事安頓完畢後,原本打算在京城時與安大節度使見上一面。但是沒成想,安思順只在京師長安匆匆過了正月初三,便早早起身返回到了靈州,最後又於正月初十從靈州趕到了豐州城的安府。
張大東家只好一路追隨安思順而來,先從京師長安趕到朔方治所靈州,仍然沒有見到安帥。聽聞安帥是去了豐州城,張大東家便馬不停蹄地追了過來。
張大東家攜豐州城主事的張氏掌櫃,於正月十三到安府上拜見,結果得到了安思順的親切接待。
在張大東家的預想中,他畢竟是初次和安思順直接接觸,想必雙方見面的過程中,勢必會有些虛與委蛇。憑著他對大唐官員的瞭解,安思順作為大唐屈指可數的封疆大吏,應該會在他面前狠狠擺一擺架子。
但是出乎張大東家的意料,傳言中不苟言笑的安大節度使,一見面就對張大東家很是客氣。張大東家見狀,心裡壓了兩個月的石頭,才總算是落了地。
會面期間,賓主相談甚歡。安思順向張大東家瞭解了一下清河張氏有哪些生意。張大東家聞言自是投桃報李,向安思順坦言,清河張氏的生意不但遍及兩京和江南,張氏商隊的足跡更是遠到北地、西域、南洋和扶桑。
生為胡人的安思順對西域和北疆自然是瞭解的,但是他對張大掌櫃口中的南洋和扶桑卻知之甚少,只知道扶桑皇室常年會派遣大量的僧人和貴族子弟來長安學習和生活,世人皆稱之為“遣唐使”。據說這些遣唐使不但把大唐的建築形式、宗教文化、官僚制度學了去,更是把大唐的社會習俗、餐飲禮儀和語言文字都照搬了回去。
據說,扶桑人還仿著武皇讓人稱呼自己和先皇為“天皇、天后”的叫法,也稱呼扶桑人自己的皇帝為天皇,讓大唐皇帝很是膈應了幾年。
安思順對南洋則乾脆一無所知,反正只聽說有些大食商人從海上來大唐貿易,雖是海船比起駝隊能載很多貨物,掙得錢要比經由絲綢之路來大唐的商人多了些,但海上航行的風險極大,一旦遭遇大風大浪,動輒命喪茫茫無際的大海。
安思順也是見安雅對這些異域風情很是感興趣,便順著張大東家的話題,與之聊了很多海外的見聞。
張大東家說的越多,安思順心裡越是煩悶。無他,因為張大東家不時便會在言談中聊起李俊,說他從未見過有李校尉這般年紀輕輕便博聞強識之人,竟比他這個大東家更瞭解異域見聞。
安思順也不清楚李俊和鎮北營現如今的情況,他從京城回到靈州後,和李光弼、郭子儀、僕固懷恩等人很是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剖析了朝堂和大唐的局勢,基本已經拿定主意,和朝中及各大都督府的關係,效仿古制,尊天子而遠交近攻,與安祿山和哥舒翰之流劃清界限。
隨著思路愈發清晰,安思順基本拿定了主意,要把女兒安雅嫁給李俊,並派人徵詢過了夫人的同意。
安思順可憐李俊無父無母,想著把李俊收為上門的女婿。對一般男子來說,做個倒插門的女婿難免會生出有辱家門之感。但李俊孤身一人且無依無靠,做個上門女婿反倒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借用安思順的助力。
況且安思順一家本就是胡人出身,雖是從父輩起學會了唐人編排族譜的做法,但本性裡對唐人的姓氏並不看重。況且安雅作為不入族譜的庶女,他雖是從小疼愛有加,但他根本不會要求安雅和李俊二人生出的孩子,非要隨著他去姓個安,便是跟著李俊姓李也沒什麼不好,反倒不用擔心自家子侄對二人的孩子眼紅妒忌。
一旦拿定主意要把李俊收為女婿,安思順比起朔方軍其他人來說,也就更加擔心李俊的安危。他有時恨不能讓人把李俊這小子從武川給綁回來,狠狠抽他幾鞭子,讓他再敢做那出頭鳥。
安思順於正月初三午飯後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