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章 殺氣,我來自朔方,仲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返回靈州,臨走前也沒有見到皇帝,反倒聽聞皇帝把哥舒翰召到了東都洛陽去面聖,這個西平郡王一時風光無兩。
安思順徹底心灰意冷,以後怕是自己要和世家大戶好好經營好關係,方可在這個看不清出路的世道上立穩足。
藉著清河張氏在李俊身上押寶的機會,安思順也借坡下驢,探探張大東家的口風,看看清河張氏經營哪些生意,以後雙方可以在這些領域加強合作。
張大東家會意,坦言唯鹽、鐵、茶葉、絲綢、瓷器、馬匹這些生意最是適合朔方。
張大東家委婉地告訴安大帥,說李俊曾經有過暢想,要把豐州建設為面向北地草原的商貿大城。李俊說豐州城挨著黃河,稍加開發便是天然的水旱兩路的碼頭,憑著河運可以直達兩京,日後貨物更可以借道大運河,從江南直抵豐州,稍加轉運便可向北深入草原。屆時,不但可以和北地胡人互通有無,把生意做得熱熱鬧鬧有來有回,更可以藉此控制北地胡人的經濟命脈,特別是把草原諸族發動戰爭最重要的鹽鐵物資牢牢抓在朔方手裡,由此可保大唐北疆無虞。
安思順聞言深表認同,一方面對李俊越發看重,一方面授意清河張氏儘早張羅冶鐵和製鹽的工匠,待開春後入朔方,按照李俊的思路,把這些生意迅速做起來。
安思順並不懂什麼冶鐵和製鹽的工藝,但他相信李俊。既然這小子和張大東家提到過,朔方有的是冶鐵的資源和可供製鹽的鹽湖和鹽井,那不妨等他和安雅的婚事定下來後,讓李俊全權負責和清河張氏的對接。
安思順回到豐州後,只是順路看了一眼鳳臨閣,畢竟這酒樓的名字來源於李俊對安雅的讚譽“有鳳來儀”,使得這酒樓的名聲如今都傳到了京城長安。而今既然張大東家當面都挑明瞭這鳳臨閣的正主大東家就是安雅,那安思順索性就順水推舟,把正月十五的家宴定到了鳳臨閣。而張大東家,自然就是安思順所邀請的第一位客人。
安思順之前就察覺到安祿山和哥舒翰的訊息靈通,彷彿在自己身邊安插了眼線一般。果不其然,安思順正月初十剛剛才回到豐州城,安祿山的嫡子安慶緒和哥舒翰的嫡子哥舒晃,兩個人就像是約好了似的,於正月十四一早,前後腳地登門拜訪了。
安思順雖是做好了和安祿山與哥舒翰劃分界線的打算,但面子上的功夫卻不能不做,簡單把二人接待一下後,便也邀請二人正月十五於鳳臨閣赴宴。
如今,與安思順和安雅同坐一桌的,便有安祿山的嫡子安慶緒,以及一手打造出大唐第一鐵軍的前范陽節度使薛楚玉之子、大唐名將薛仁貴之孫、河東薛氏年輕一輩的翹楚、安慶緒亦師亦友的好大哥——薛嵩。
話說薛嵩來豐州城,一方面是受了安祿山的囑託,要把安慶緒給盯好了,以免在安思順眼皮子底下生出亂子,壞了他和安思順的“兄弟情義”。另一方面也是受了河東薛氏家主的委託,來豐州城交好安思順,給河東薛氏在朔方的發展打個前站。
薛嵩三十來歲的年紀,很是豪爽,與斯斯文文的安慶緒坐在一起,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對比之下倒也很是有趣。
同理,哥舒翰自是不放心二兒子。如今陪同哥舒晃而來的,正是聞名天下的豪客詩人——高適。對,就是那個寫下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邊塞詩人高適。
相比於前不久來訪豐州的岑參,高適如今已是名滿天下,其一首《燕歌行》寫盡了將士們駐守邊關的寒苦,詩中一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不但沒有因此受到上峰與朝堂的責難,反倒為他贏得了大唐諸軍將士的敬仰。
除了安思順的主桌,鳳臨閣三樓今晚還開了四桌,分別邀請了豐州城內的豪門商賈、書香世家和各界名流,以及朔方軍豐州營的各大將領和鎮北營留守豐州城的幾名小將,分別由豐州長史範文峰、豐州兵馬史賀魯鐵以及安府管家老秦叔等人代東作陪。
席間,張氏掌櫃和薛家掌櫃更是自認已成為李俊的自己人,和酒樓掌櫃一起忙前忙後地張羅著,遣走了酒樓的夥計和侍女,不時在各桌前為眾人添酒添茶,並不時說上些漂亮的奉承話,突顯地整個三樓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的和諧氛圍。
三樓的氛圍在顏季明為燈謎的冠軍頒獎後達到高潮。
顏季明見今年的燈謎很是有趣,便讓酒樓掌櫃派人摘抄了些簡單易懂的字謎來,給三樓的宴會增添些趣味。
不多時,四名衣著靚麗的侍女各自捧著一張書寫著詩句的金邊紅紙進來,上面分別寫著四句詩,謎面是:
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