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白語解下冊,印光法師白語解,我想簽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益自己尚且很難,哪能利益他人呢?
此皆不諒己德,以博地凡夫,稍具慧性,便以法身大士之作略自擬,以致一誤永誤也。
這都是不體察自己的德行,以博地凡夫,稍稍具有一點慧性,就以法身大士的作為來自我比擬,導致一耽誤而永遠耽誤啊!
參宗者專主參究,以期明心見性。不知其機稍劣,不能明心見性者多多也。即使已得明心見性,而惑業未斷,仍舊輪迴生死,不能出離者,又多多也。五祖戒,草堂清,海印信,真如喆等,乃其確證。
參究禪宗的人專門主張參究自心,以期望明心見性。不知道根機稍稍低劣,不能夠明心見性的人太多了。即使已經得到明心見性,而煩惱惑業沒有斷除,仍舊輪迴生死,不能出離的,又太多了。五祖師戒禪師,草堂清禪師,海印信禪師,真如喆禪師等人,就是確實的證明。
噫。死生亦大矣,何可以專仗自力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於佛力耶。夫人之處世,大而創業垂統,小而一衣一食,莫不仗眾人之力,以成自事。至於了生死大事,乃雖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顯出格之作略,恐墮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謂大矣,惜乎不知其所謂大也。
唉!生死實在是太大的一件事,怎麼可以專仗自力而不仗佛力呢?又或者自力果真超過佛力嗎?一個人在這個世間,大到創業統領國家,小到一件衣服一餐飲食,沒有不依仗眾人的力量,來成就自己的事業。至於了生死的大事,則雖然有佛力都不肯倚仗。想要顯示自己傑出的作為,恐怕墮入愚昧之人的境界格局。這個志向可以說是很大啊!可惜卻不知什麼才是真正的大。
不觀華嚴一經,王於三藏。乃如來初成正覺,為界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說一生成佛之法。其一生成佛之歸宗結頂究竟實義,在於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不看看《華嚴經》是三藏十二部經典之王。是釋迦如來初成正覺,為界外四十一位階的法身大士,所演說的一生成佛之法。其一生成佛的歸宗結頂、究竟實義,在於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夫善財所證,已得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所謂等覺菩薩也。等覺去佛,特一間耳,尚須迴向往生。舉華藏世界海諸菩薩,同稟此教,同修此法。豈今之通宗通教者,其根性之利,證入之深,悉能超過此等菩薩乎。
善財童子所證,已經和普賢菩薩等同,與諸佛等同,就已經是一位等覺菩薩了。等覺菩薩距離佛果就差一點點了,尚且必須迴向往生西方。並勸化華藏世界海諸位大菩薩們,一同稟持這種教化,一同修持這種法門。難道當今這些所謂通宗通教的人,他們根性的銳利程度,及證入實相的深度,能夠超越這些大菩薩們嗎?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豈此諸經論,皆不足遵依。此諸聖賢,皆愚夫愚婦耶。一言以蔽之,曰,業深障重,未應解脫。故致日用不知,習矣不察而已。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極樂。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西方。難道這些經論都不足以遵行依從,這些聖賢之人都是愚夫愚婦嗎?用一句話概括這些人就是:業深障重,不應該得到解脫,以至於日日應用覺性卻不知曉,習氣養成便覺察不到了啊。
普賢行願品者,即八十卷華嚴經,末後之入法界品,善財遍參五十三員知識,至普賢所,承普賢開示,及威神之力,即證等覺。
《普賢行願品》,就是八十卷《華嚴經》,最後的入法界品,善財童子遍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到了普賢菩薩那裡,承普賢菩薩開示,以及菩薩的威神之力,即刻證得了等覺位。
普賢乃為說偈,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以文來未盡,故未結而終。清涼國師特著疏鈔,以大宏其道。至德宗貞元間,南印度烏茶國王,方貢普賢行願品之梵本全文,譯成四十卷。
普賢菩薩於是為他說偈頌,稱讚如來的勝妙功德。因為經文傳來沒有完整究盡,所以沒有結文而卷終。清涼國師特別撰寫《華嚴經疏》,來廣大宏揚這部經。到了唐德宗貞元年間,南印度的烏茶國王,方才貢獻《普賢行願品》的梵本全文,譯成四十卷。
前之三十九卷,即八十華嚴經之入法界品,而文義加詳。第四十一卷,乃現所流通之普賢行願品也。時清涼亦預譯場,極為讚揚,奉命撰疏。
前面的三十九卷,就是八十華嚴經的入法界品,而經文義理更加詳盡。第四十這一卷,就是現在流通的《普賢行願品》。當時清涼國師也參預了譯經場,極為讚揚,奉命撰寫註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