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二十,印光法師白語解,我想簽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豈非喪心病狂,求升反墜乎哉。此等本不足掛齒,何堪詳談。但以閣下未知彼此之源雖同,彼此之流迥異。若不分辨,則尚以丹法為負郭田,不能如莊復真之直下舍彼而取此耳。光豈好辯哉,誠恐含糊其詞,致閣下二門皆不得其益矣。
《仙佛合宗》,其中誣謗佛法,比《慧命經》更厲害。想要煉丹,就以自己煉丹家的言論倡導就可以了。為何要挽正法作邪說,作掩耳盜鈴的事情呢?引用他人的言語,卻不依從他人的義理,既然仰慕佛法的名聲,卻反過來厭惡佛法的實質。豈不是喪心病狂,求上升反而下墜嗎?這些本來不足掛齒,哪值得詳細來說。但因為閣下你不知道佛家道家彼此的源頭雖然相同,彼此的枝流迥然有異。如果不加分辨,那麼就會以煉丹法為有所得而滿足,不能如明朝的莊復真一樣,當下舍道家而取修佛法啊!我哪裡是喜好辯論的人呢?實在是恐怕如果含糊其詞,會導致閣下你對於佛、道二門都不得其利益啊!
觀世音菩薩,於往劫中,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雖則安住常寂光土,而復垂形實報方便同居三土。雖則常現佛身,而復普現菩薩,緣覺,聲聞及人天六道之身。雖則常侍彌陀,而復普於十方無盡法界,普現色身。所謂但有利益,無不興崇。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只因為慈悲心切,雖然安住在常寂光土,而又垂形在實報莊嚴、方便有餘、凡聖同居三土。雖然常現佛身,而又普現菩薩、緣覺、聲聞以及人天六道之身。雖然常侍彌陀左右,而又普於十方無盡法界,普現色身。所謂:只要對眾生有利益的,沒有不興起推崇的。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普陀山者,乃菩薩應跡之處,欲令眾生投誠有地,示跡此山。豈菩薩唯在普陀,不在他處乎。一月麗天,萬川影現,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現全月。若水昏而動,則月影便不分明矣。
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應跡的處所,想要使令眾生有個地方皈投誠仰,所以示現化跡在這座山。哪裡是說觀世音菩薩只在普陀山,不在其它地方呢?如同一個月亮在天空,萬條河流都有月影顯現,即使是小到一勺、一滴水中,各各都能現出全體月亮。如果水昏濁而動盪,那麼月影就不會分明瞭。
眾生之心如水,若一心專念菩薩,菩薩即於念時,便令冥顯獲益。若心不志誠,不專一,則便難蒙救護矣。此義甚深,當看印光文鈔中,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
眾生的心如同水,如果一心專念菩薩,菩薩就在我們專念之時,就令我們暗地或明顯地獲得利益。如果心不志誠,不專一,就很難得蒙菩薩救護了。這個義理很深,應當看《印光文鈔》當中,《石印普陀山志序》就自然知道了。
名觀世音者,以菩薩因中由觀聞性而證圓通,果上由觀眾生稱名之音聲而施救護,故名為觀世音也。
名為觀世音的原因,是菩薩在因地當中,由於觀聞性而證得圓通,在果地上由觀眾生稱名的音聲而施設救護,所以名為觀世音。
普門者,以菩薩道大無方,普隨一切眾生根性,令其就路還家,不獨立一門。如世病有千般,則藥有萬品。不執定一法,隨於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處,而點示之。如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各各皆可獲證圓通。以故法法頭頭,皆為出生死成正覺之門,故名普門也。
普門,因為菩薩,法道廣大,沒有一定的方法,普隨一切眾生的根性,令我們就路還家,而不獨立於一門。正如同世間的病有千種,那麼藥就有萬種。不執著固定一種方法,隨於眾生所迷惑處,以及眾生容易覺悟之處,而加以點示。例如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各各都可以獲證圓通。所以法法頭頭,都是出生死,成正覺之門,所以名為普門。
若菩薩唯在南海,則不足以為普矣。閣下於佛菩薩不思議事理,概未究心。故於此淺近之事,悉皆迷悶不了耳。此上所說,乃以閣下所問而談,實非閣下究竟得益之淨土法門之事也。若欲詳說,則太費筆墨。當請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徹悟語錄,看之。自知其若何修,若何證也。
如果觀世音菩薩只在南海普陀山,那就不足以為普門了。閣下你對於佛菩薩不思議的事理,一概沒有專心研究。所以對於這些淺近的事,都是迷茫不瞭解。以上所說的,是以閣下你所問而談,實際不是針對能讓閣下究竟得益的淨土法門之事。如果想要詳細說,就太費筆墨了。應當去請《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