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叉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環遊青市,白洞修仙,多叉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到爺爺家後,雲釗便開始打聽起附近道觀與名山的種種情況。記得兒時,每當大人們談論起這些話題,他總是避之不及,如今卻突然對這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引得幾位家長紛紛投來關切又好奇的目光。
爺爺在青市住了幾十年,對這裡的瞭解可謂是如數家珍。很快,他便將青市的道觀名勝、山川風貌細細道來,為雲釗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畫卷。
在講述的過程中,許多當年爺爺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的往事也被一一喚醒,老人家沉浸在那些英雄歲月的回憶裡,言語間充滿了往昔的壯志與豪情。
漠南第一道場,全真祖庭的分支,帝都白雲觀的分觀,名曰“太清宮”。
太清宮的三清寶殿巍峨壯觀,元始、靈寶、道德“三清天尊”分別代表宇宙的渾元、洪元和太初時期。北面財神殿供奉著武財神趙公明元帥,香火亦是頗為鼎盛。
雲釗滿懷期待地踏入太清宮之門,然而眼前之景卻令他一時語塞……
恰逢廟會之際,道觀門口人潮湧動,祈福迎祥、趨吉避凶、超度道場等活動輪番上演,更有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賜予太清宮的金幔帳,珍貴異常,見證著歷史的滄桑。
進入主會場,一座佔地遼闊的大棚之下,叫賣之聲不絕於耳:“新域的紅棗,便宜啦!便宜啦!”“買不買不要緊,來嚐嚐,來嚐嚐。”“新鮮的山貨啦,快來看啦”“買不了吃虧啦!”“高科技不粘鍋,來猜猜我們為什麼不粘呢?”“人參啦人參啦,水靈靈的大人參啦!”
一番打聽後方知,這太清宮並非原址,因市政建設而遷至於此。重建之後,門口廣場本欲作為法事祈福之地,然此類活動難以日常舉行,廣場遂常年閒置。道觀為謀生計,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市中心最大空地,策劃了一系列創收方案。
於是,這充滿鄉土氣息的趕集型廟會便成了常態。大棚搭建簡易,遇重大活動則拆之,活動結束後次日即可重建。更有甚者,部分攤販以此為固定營生,形成了廟會商販的專屬社群。
雲釗目睹此景,不禁感慨萬千,世事無常,計劃總趕不上變化。
穿越喧囂的廟會,步入太清宮,人流反而沒有那麼擁擠了。宮內,一群群老者悠然自得,身著便裝,或圍坐對弈象棋,或低聲細語打牌,或引吭高歌唱曲,更有甚者,太極拳與廣場舞高手在此匯聚一堂,相互切磋,其樂融融。哈,廣場太極天團!
幾座巍峨壯麗的大殿巍然矗立,古木參天,枝葉繁茂,為這莊嚴神聖之地更添一抹歲月的深邃與靜謐。香火雖非如潮湧動、鼎盛空前,但那嫋嫋升起的淡煙,卻如同輕紗般繚繞,營造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寧靜與祥和。
豆豆顯得格外興奮,竄騰著想要揭開那傳說中神秘莫測的鎮妖井的面紗,甚至幻想著原版的鎮妖井中是否還潛藏著未被馴服的妖怪。所幸,那古老的鎮妖井早已湮滅於歷史的洪流之中,只餘下傳說在人間流傳,否則雲釗還真吼不住。
依著豆豆的強烈意願,逐一踏入了財神殿、鎮妖井、三清殿。每一處都散發著獨特的氣息,韻味悠長,令人沉醉。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地方的靈氣排名竟與他們的探訪順序不謀而合。
財神殿,猶如璀璨星辰中的明月,其靈氣充盈,無人能及。前來供奉香火的信徒們,個個虔誠至極。財神的賜福,如同甘霖滋潤心田,恰好滿足了信徒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真可謂專業對口,情比金堅!
緊隨財神殿其後,鎮妖井雖已不復當年繁華,卻仍保持著一份神秘與莊嚴。井中似乎蘊藏著古老而強大的力量,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如同一位沉默的守護者。這裡的信眾分為兩派,一派篤信井中力量,祈求安寧;另一派竟拜祭妖祖,果然是小眾信仰最為堅定,令人動容。
然而,三清殿在這份排名中卻顯得黯然失色,讓雲釗不禁有些撓頭。作為道教最為神聖的地方之一,三清殿本應匯聚著最為純淨與強大的靈氣,可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大跌眼鏡。信徒們大多流於形式,彎腰點頭,匆匆而過,彷彿是來打卡上班,信仰與靈氣均缺失了神韻,自然在排名中墊底。
可惜,整個太清宮的短板昭然若揭,其歷史沉澱稍顯淺薄,年份有些低啊。在遷移的途中,遺失了大量信徒那虔誠而深厚的信仰,致使諸如鎮妖井這般至關重要的聖地,如今僅餘下遺址,還是搬遷後的遺址,其真正的韻味與風采,早已百不存一,令人扼腕嘆息。
然而,太清宮的優勢亦同樣顯著。道家信仰之廣博,清新脫俗,不偏執,不駁雜,遠離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