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蒼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龍骨水車,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晴空蒼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人隨著李璟指著的地方看去。

只見在浩浩蕩蕩的江面上,有一條條黑色蜿蜒的木架,一眼望去有幾十條木架趴伏在地面上宛如黑龍。

離得太遠了,眾人也看不真切,只能依稀看得出來有人在其中來回穿梭。

李璟回頭問了一下馮延巳道:“馮愛卿遠處,在長江邊上的木架何物?”

“臣看的不太真切!”馮延巳眯著眼睛眺望著。

戶部尚書常夢錫道:“回稟聖上,可能是用來汲水的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李璟反問了一句。

旁側江寧府尹陳喬上前一步道:“騎兵聖上,前一陣安定郡公兼團練使李將軍,還和我討要些木匠,說要造些水車,可能是此物。”

李璟這才想起一個多月未見到的六皇子,已經被派去當團練使了。

“這是他的封地?”李璟問道。

“回皇上,李將軍任命為江寧城東團練使,前方仙林鎮正是他的食邑。”府尹陳喬恭敬的回答著。

“走,都去瞧瞧!”

說著李璟好奇心起,便改變行程,帶著一眾文武大臣奔著遠處而去。

看著近,走著遠,眾人又花了半個多時辰,才來到江邊。

走近了才看到不同之處,只見巨大的水車,一節節排開,宛如一條匍匐在地上的黑龍,足有四尺高,木板轉動,正在一扇扇的汲水,宛如一溪流泉水,向著水池裡湧入。

正常龍骨水車一丈長,二尺高,而這些龍骨水車卻足有五丈長,綿延十多米,需要多人驅動,宛如一架架龍骨水車拼接而成,但是汲水效率也明顯快上好幾倍。

待李璟等人走到近處時,不知李從嘉從哪裡趕了過來,施大禮向李璟叩拜。

“父皇在上!兒臣向父皇請安!”

“免禮,平身!”

這父子見禮完成後,李璟開口問道:“這是你的封邑?這是在幹什麼?”

李從嘉重瞳閃亮解釋道:“啟稟父皇,這是兒臣趕製的巨型龍骨水車,為了使方便百姓汲水。”

“江邊地勢低窪,百姓取水灌溉,往往需要挑水來取,往返費時費力!”

這點在場文武群臣都知道,李璟以前也見過龍骨水車,但不如眼前之物,如此巨大。

又聽李從嘉講述著。

“以前龍骨水車太短小,兒臣稍作改良,透過連桿傳動,將小龍骨水車,銷接在一起,加上傳動,一節節排開,提高龍骨長度,從而儘可能的遠距離汲水。”

李從嘉做法類似拼接在一起的火車箱,一節節火車廂組裝在一起,形成了一列的火車。

“好辦法!”陳喬稱讚了一句。

“李從嘉又道在地頭修建了水池,蓄水池位置較高,又修建了水渠,這樣就方便給水田灌水了。”

“不錯!確實節省人力!”李璟也點頭稱讚。

江南地區本就是水系發達,小河小溪也是縱橫交錯,透過這個巨型龍骨水車引導,將最後末節的五六丈的距離疏通。

極大的方便了百姓的灌溉農田,稻米又以水田為主,所以可想而知能夠提升產量。

在場文臣武將,無不覺得此物新奇,但是細想之下也覺得在合理之中,只是多鑽研設計把一堆木頭組裝起來。

李璟轉身而起,看著遠處田地,只見有人汲水、有人在修整水渠,還有人在耕牛犁地,時不時揮著鞭子。

一副怡然自得的農家景象。

正當這時,戶部上書常夢錫道:“咦,這老牛身後怎麼栓了這麼多鐵犁。”

常夢錫感嘆的不是因為木犁換鐵犁而是因為數量多。

眾人仔細看去才發現,一個老黃牛身後用繩子掛著一根木棒,而在木棒上穿了四個鐵犁。

走一趟能犁地四尺寬,是正常一個鐵犁四倍範圍。

李從嘉領著眾人向前而去,拿著鐵犁道:“在這鐵犁上,犁尾處有個圓孔,我將木棒穿在上面,這樣把木棒架在耕牛上,可以一次拉著四把鐵犁,提高了四倍的速度。”

在後世中比較常見的耕作方式,在這個時代卻還沒有產生。

一是因為木犁更換成鐵犁,阻力減小,耕牛能夠拉的動,另一個原因就是在鐵犁上打了孔調整重心,便於拖動。

實際上後世,仍有很多地區用的木犁,後靠人拉犁耕地。

這一個場景,足以震撼在場的文武群臣。

李璟滿意的看了看兒子:“很好,你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界守門人!

小五在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