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多數時候一旦上去了,基本上也就等於被架住,真的不是想退就能夠退得下來。
其他諸侯國內部的家族怎麼個相處方式比較不好說,存在多重的多種多變。
其他諸侯國的內部構造其實很簡單,只是區分公族與尋常貴族,十個諸侯國裡面有九個是公族在實力上佔據絕對優勢。
晉國內的家族不像其他諸侯國那麼簡單,區分公族和卿位家族、尋常貴族。
晉國之所以有卿位家族這種存在,主要是這些家族世代都有至少一個卿位,他們長期把持著國家中很重要的職位,獲得各種便利來壯大自己的家族。
晉文公一朝設立卿位,本是用來獎賞在自己困難時期不離不棄的功臣,萬般不能做的就是卿位跟軍職形成掛鉤,一旦這樣搞註定要形成尾大不掉的趨勢。
然而,一代人只做自己能夠想到且想做的事情,沒有一種制度能夠適應於所有時代,不是嗎?
晉文公設立卿位並且與軍職掛鉤,使得晉國成功獲取霸權,整個國家的武力也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春秋中後期僅是少量時間失去霸權,其餘時期都穩穩坐在霸主的寶座上面。
晉國的卿位家族在大多數時間裡是作為正面且有益於國的存在,真正成為禍害其實是到範鞅就任正卿之後了。
而卿位家族不顧國家就是鬥,開啟這種模式的人卻是趙鞅。
當然了,不能夠怪趙鞅那麼做,趙氏在範鞅在世時確實是被欺負得太慘了。
又或者說,範鞅過於貪婪,能夠貪一點是一點,尤其過於葷腥不忌,打破了卿位家族之間的默契。
所以,不是趙鞅為了鬥贏範氏不顧國家,其實是範鞅太貪只顧範氏而不顧國家利益。
範鞅最被詬病的其實是一件跟貪婪有關的事情。當時的晉國休養生息四十年,範鞅就任正卿,認為應該再一次南下討伐楚國,召集了一大幫小弟,結果勒索魯國失敗,導致魯國私自撤軍。
魯國的很多人都是噴子,沒有什麼事都愛站在道德制高點點評天下,一旦能夠抓住某人的把柄更是噴得更起勁了。
範鞅向魯國索賄未能成功,魯國滿世界噴範鞅執政下的晉國多麼多麼的不堪,成功地讓其餘參加會盟準備征討楚國的諸侯國也跟著撤軍了。
小弟們跑了個七七八八,晉國諸位卿大夫也陷入爭吵,打肯定是無法接著打,聯軍人多勢眾又浩浩蕩蕩南下,結果因為範鞅的貪婪,大軍灰溜溜解散,整個春秋階段屬於唯一的一次了。
在晉軍撤軍不久之後,吳國與楚國發生大戰,吳君闔閭任命伍子胥為主將,孫武為副將。
伍子胥與孫武這一對組合開始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以不佔優勢的兵力面對人多勢眾的楚軍五戰五勝,並且最終攻破了楚國都城。這也是楚國的都城首次被敵軍攻破並且實施佔領,以規則來論的話,楚國的宗廟被吳軍控制,算是已經亡國了。
隨後,秦國出兵救援楚國,奪回了沒有人把守的“郢”都,楚國在秦國的幫助下得以成功復國。
極強一時的範氏因為範鞅過世,範吉射依照卿位排序獲得一個位置,礙於丟失了一些權柄被掌握更多權柄的趙鞅反攻倒算。
看上去無比強大的楚國五戰連輸,乃至於連自己的都城都保不住,一下子從兩“超”的地位跌落,成了一個明明還有很強實力卻連小國都敢欺負的國家。
哪個小國敢欺負楚國?就是一樣位處南方的胡國。
這個胡國舉國上下不知道有沒有超過三萬人,他們看到楚國連戰連敗就給吳軍當帶路黨,甚至派軍親自上陣與楚軍交戰。
打就打吧?偏偏胡國的人嘴巴很臭,後面遭到楚國的清算,沒有在淪陷前事先逃走的胡國權貴被殺了個乾乾淨淨。
虎落平陽被犬欺。
落架鳳凰不如雞。
有太多諺語來述說強大一方落難會得到什麼遭遇,每一個諺語都有它的背景故事。
智氏怕被魏氏、趙氏和韓氏圍攻嗎?那是肯定怕的。
正因為怕,智申面對魏侈的試探,第一個反應就是想採取強硬姿態。
這都成為了晉國卿位家族的本能反應,一切只因為他們知道示弱非但不會有半點用,相反一定會被群撲而上。
什麼退一步海闊天空之類,真的在晉國內部沒有絲毫屁用。
曾經趙氏覆滅就是因為退了一步。
另有先氏、狐氏、郤氏、欒氏的例子,無一例外都是自己退了一步,遭到了其餘卿位家族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