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8章 別怕,不打你,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絕非趙鞅是智宵的老丈人,智宵才幫忙從魏駒這邊討要禮物。
現如今,智氏與魏氏都不希望再發生內戰,尤其不想爆發大規模的內亂,有些門面怎麼都要裝點一下。
魏氏在成功入侵鄭國之後,給予智氏和韓氏分潤了戰利品,完全不對趙氏有所表示,會讓趙氏眾人怎麼想?
趙氏的人,他們必然認定智氏、魏氏和韓氏已經聯合起來,並且很明顯就是在針對趙氏。
如果趙氏那麼想,還有直接的證據,他們不可能坐視等死,暗中搞東搞西屬於必然,再來便是會拉不住車頭狂奔著跟國君與公族進行深度的聯合。
智氏、魏氏和韓氏聯合起來當然不怕趙氏與公族的結盟,只不過智宵認為能夠拖一天是一天,與其讓趙氏及早下定決心,不如先迷惑一段時間,起碼讓趙氏難以下定決心。
魏駒先“哈哈”大笑幾聲,再說道:“宵既出此言,駒如何不做採納呢。”
實際上,魏氏沒有主觀意識與趙氏交惡,選擇漸漸疏遠趙氏,無非就是顧忌智氏的感受罷了。
一定會讓魏氏有所顧忌的啊!
魏氏已經決定跟智氏深度合作,一同共創大業為前提,再跟智氏的敵視者玩得你儂我儂,有點像是要跟智氏一塊玩耍的意思嗎?
同理,智氏這邊也要顧忌魏氏的感受,不能去做一些可能產生誤會的事情。
當前能夠算是奇珍的玩意,無非就是一些玉石或青銅器。
玉石在諸夏一直有超然的地位,夠大塊的玉石必將被視為奇珍異寶,要是能夠雕刻出什麼精美的玩意直接就上升到了無價之寶的地位。
青銅器方面?看的是造成什麼款式。最為有價值又富有政治意義的便是大鼎,再來是一些用餐的工具,例如諸侯級別的餐具。
瑪瑙在諸夏這邊也已經被用在首飾和衣服的裝點之上,一般被視為特殊一些的石頭,不管從價格和其它意義都比不上玉石,尤其是潔白的玉石。
另外,諸夏目前在使用黃金的國家不多,列國中擁有黃金最大儲量的是楚國,其餘諸侯國少量持有或是壓根沒有。
因為黃金的量非常少,楚國將黃金用在裝飾王座或是鑲在一些皿具上面,並不是作為有價值的貨幣。
黃金交易貨物出現在是在西漢時期,用來作為一種抵押物,並不是直接當成貨幣。
等於說,到了西漢年間,大宗的貨物用黃金抵押,拿到黃金的貨主需要再將黃金換成銅錢,銅錢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
而白銀這種玩意在諸夏比黃金的儲量還少,到了白銀成為貨幣的時代,其實絕大多數的白銀是外來貿易獲得,其中的多數來自倭列島,真不是諸夏本土開採再冶煉出來。
在黃金和白銀成為貨幣之前,銅幣才是“錢”,用來交易最多的卻是布匹或糧食,也就是一種以物易物的方式,不是直接拿錢進行交易。
魏氏入侵鄭國期間攻佔了兩座城邑,多少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青銅器,魏駒回去挑幾個當禮物送給趙鞅也就是了。
魏駒為什麼不挑玉石的種類送這件事情?
魏駒跟趙鞅不是朋友,再則也不是表示要俘虜趙鞅這人,送玉石製作而成的成品算怎麼回事。
朋友之間送玉石是最崇高的一種行為,大致上就是想要友誼天長地久,也是在表達一種“君子溫潤如玉”的涵義。
所以說,在諸夏這片地方,送禮也有相關的講究,送錯禮物非但不是在表達友好,相反是在結仇啊!
以為智宵要前往河西的魏駒聊一會就選擇告辭了。
智宵沒有向魏駒說明要去哪裡,沒有這個必要。
說到底,智氏再怎麼跟魏氏深度合作,智宵與魏駒交情再好,雙方並不是從屬的關係,壓根沒有主動交代的必要。
智宵也不是當天就出發。
相關的準備進行了五天之久,在魏駒來拜訪之前就做了兩天。
三天之後,智宵帶著隊伍出發。
而在這三天的時間裡面,可能是魏駒主動送禮給趙鞅的關係,致使趙鞅產生什麼理解,好幾次帶著趙毋恤前去魏氏作客。
魏駒每一次都會在事後來智氏玩耍,用一種順口提一嘴的方式,告知智宵關於趙氏父子去魏氏作客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然,這裡並不是魏駒在向智宵進行彙報,純粹的不想智氏產生什麼誤會而已。
幸虧智宵的經歷足夠離奇,並且還是從孃胎出來再成長起來,瞭解春秋時代的各種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