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9章 促進文明進步,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氏害怕智氏突然間動手。
智宵一樣怕進入趙氏的勢力範圍遭到伏擊。
要不然的話,哪怕晉國的卿大夫出門排場很大,沒有必要讓智宵帶上那麼多的武裝人員。
講真話就是,智宵這人還挺怕死的。
誰不怕死?誰都怕死。
有太多事業要完成的智宵知道保障自己安全的必要性,事業未竟而身死的話,在這個平行時空損失的不是智宵個人或智氏這個家族,一定是整個諸夏大地的損失。
說這句話一點都不過分!
起碼智宵能夠帶來很多先進技術,能夠在文化上起到更多的促進作用,可以省了多少時間來進行歷史演變。
當然了,並非每一個穿越者都能給平行時空帶來正面催化,也許是帶去了無盡的死亡與毀滅呢?
到目前為止,智宵做得還不夠多,更多的精力被牽扯在各種征戰上面,很難有足夠充足的時間用在“發明”與“創造”上面。
智宵其實能夠“發明”與“創造”的物件並不多,親自動手能力也是極差,一般就是提供給一個概念,再讓家族裡面的人去研究與實際做出來。
所以說,真的有穿越這麼回事,出身不能太低,起碼必須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要不然就需要是有知識又有實際動手能力的人,否則一沒幫手,二沒資源,只會一事無成。
最操蛋的是什麼呢?現代的科學造物非常規復雜,比如一隻手機所包含的科技體系超乎想象,真心不是一個人就能手搓出來的!
大多數現代人對科學造物其實就只會用,而會用不代表知道製造原理,別說去製造出來了。
以智宵為例子,他在第一次穿越的時候,失去了權力,還有一定的人力物力,有條件去進行摸索;第二次穿越進行的“發明”與“創造”是建立在第一次穿越時摸索的基礎上,進行復制之後再延續“進度條”進行下去;第三次穿越過來,掌握的人力物力更為豐富,又在第一次與第二次穿越的基礎上進行復制。
等於說什麼?就是智宵節省了五六十年的時間來積累理論,並且還有了相關實際的管理和生產經驗。
即便是這樣,智宵仍舊需要親自培養知識分子和匠人,先期耗費三年以上的時間在培養人才上面,到了第四年才進入到勃發的階段。
然而,四年的時間只夠智宵培養出一批能用的生產人員,不要奢望他們會有創新思維,屬於純粹的一批生產工,進行的是一種不復雜的重複勞動。
“光是打穀機這玩意,從無到有,並且保證質量,試驗階段的歷時總耗超過兩年。誰敢信啊?”智宵抵達‘陰’城的時候,恰好就是秋收的季節。
打穀機的構造複雜嗎?這個問題來問春秋時代的人,好比如進入到宇航時代的人在問資訊時代的人,問他們“光刻機的製造真的就那麼難嗎”一樣。
對於宇航時代的人,製造物品可能就是操作一臺印表機,摁幾個按鍵就能夠搞定。由於知識儲備量的關係,宇航時代的人想手搓也能夠辦到,可是對資訊時代的人來講,光刻機無疑就是特麼真的很難造!
智宵沒有穿越之前,真不是一個多麼厲害的人,與大多數的普羅眾生一樣,接受過一定的教育,好多東西重新還給了學校,實際動手能力不說沒有,只能說沒有相關從業顯得很差。
對於很多人來說,打穀機的構造很簡單,真正做起來光是一個齒輪就會被難住,拼裝的時候由於各種構造不規格而壓根就不能用。
所以,進行造物的首要難題是什麼?是搞出靠譜的標尺與衡量度啊!
有了標尺和衡量度,起碼形成了標準。
有了標準,哪個零件應該多大,形成了統一的規格,起碼不會在拼裝的時候發現零件組裝不起來,或是避免組裝起來之後不能用。
什麼叫科學?就是去觀察與發現,再用可以複製的方式去研究規律,實現邏輯上的一再重現,不是造出一個什麼玩意,想再造的時候幹不成。
只能成功一次,或是隻存在於暢想之中,該叫玄學與幻想。
有了打穀機這種工具,不再需要完全手工去脫穗,速度方面更是快了極多,知道可以節省多少人力與時間嗎?
智宵這幾年當然不止弄出打穀機,還將水車與腳踏舂杵(腳碓)弄了出來。
只是這三樣造物,一旦能夠在智氏普及,知道能夠解放多少人力嗎?別說它們的誕生,帶來的另外效益了。
這麼說吧?僅僅是舂米脫殼這一勞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