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1章 這就搞笑了!,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代這麼幹,需要面臨的將不是遷徙之後的安頓難題,大機率是遭到群情洶湧的反對浪潮。
魏氏那邊雖然成功遷徙了大量人口,兩年過去卻還在面臨各種安置問題;倒是智氏這邊不止穩定下來,生產也在重新展開了。
智宵只是出臺“租賃法”並實施下去,沒有免稅多少年的優待,必然是會產生稅收,第一年入庫的糧食是過去的事情,今年收了多少稅則將統籌起來用作新一輪的西征軍糧。
想要西征,搞清楚秦國的情報就屬於必然。
所以,范蠡等人接下來的親口彙報將顯得無比重要,乃至於決定西征是否展開。
智宵之前已經看過文字上的彙報,為什麼還要聽取他們的口播呢?
這個其實就是展現出重視的態度,也是一種肯定他們付出的必要步驟。
心裡很重視,不用行動表現出來,誰知道啊?
努力付出的人,他們肯定希望得到上位者的當面肯定,能夠得到很大的心理藉慰,更明白自己可算是“簡在帝心”了。
范蠡等前往秦國刺探情報的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受到最多人注視的便是范蠡了。
那麼,在眼神交匯中產生,由范蠡成為代表,來向智宵進行當面彙報。
如同智宵事前所知,秦國是一個很封閉的國家,國內幾乎就不存在列國的人前往經商或走上,遊歷什麼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倒不是秦人不歡迎外來者,主要是秦國位處西邊一隅,秦國與列國中間還有一個晉國,別說入侵的通道不是山嶺就是大河了。
在這種現狀下,除非某人鐵了心要去秦國遊歷,哪怕是鐵了心想去秦國,要先過沿途各種風險那一關。
經商?首先秦國沒有太出名的特產,他們內部的經商環境也是極差;再來便是去秦國的路上,商隊的貨物在晉國基本被採買光,想獲得什麼商品也能在晉國選購。商賈再去秦國做什麼呢?
范蠡等偽裝成商隊的人就面臨一種很尷尬的局面,無論攜帶了什麼商品,進入秦國抵達某處城邑,一定會幾日間銷售乾淨。
搞就地補充商品?秦人的商品就那麼些,幾乎沒有特點,外來商隊卻帶著秦國的商品到處販售,比較不合適吧?任誰都能看出異常的嘛。
沒有深入多遠,結果攜帶的商品全賣光,不賣還不行的那種,能夠想象秦人對外來物品的需求多大了吧?
那麼,沒有商品的情況下,他們還真的無法偽裝下去,以採購名義到處遊逛,等同於將“細作”兩個字寫在腦門上,刺探情報壓根不是這麼幹的。
實在沒有辦法的眾人,他們只能分出一些人手,以前來遊歷秦國的方式走動。
“臣遊歷秦國萬分感慨,秦國之城少乃列國之最。”
“秦國貴族亦是犬守之輩,大片土地任其荒蕪,不思擴充套件生人棲息之所。”
“秦人淳樸而又狡詐、兇蠻,但有言語相爭便利器相持。”
“各處時有爭水之舉,動輒男女老少洶湧而上,屢次械鬥死傷無數。”
范蠡講了不少所見所聞,其中八成以上皆是對秦國的負面評價。
這個並不是范蠡採取立場針對,講得都是親眼所見的事實。
其餘人在智宵的授意下也開始講自己的見聞,大體上與范蠡說得差不多,有區別也只是地方和人物上的變更。
在他們的描繪中,秦國壓根不像是諸夏文明的一個諸侯國,更像是一個正在諸夏化的異邦。
智宵進行了總結。
以他們這一次的偵查來進行判斷,證實了秦國的封閉之嚴重,上到貴族下到黎庶比較喜歡爭勇鬥狠,再來便是地廣人稀這一點了。
作為一個疆域長度超過一千公里、寬度長度約五百公里的諸侯國,總人口應該有個兩百八十萬左右,城池總數量卻是不超過十五個,誰敢相信?然而卻是一個事實啊!
最離奇的是什麼?秦國不像吳國雖然城池少,以人聚居的村落卻是分佈到整個疆域範圍內。
秦國的村落當然有許多,大多卻是在某種城池邊上,顯得比較密集,也就讓其它區域變得空無人煙。
另外,秦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還是處在逐草而居的狀態,過著遊牧的生活。
仍舊選擇以遊牧為生的秦人,他們以秦國北部和西部為主要移動放牧區域,像是秦人爭水械鬥的狠勁那般,遊牧的各部落為了爭奪草場沒少爆發廝殺。
智宵好歹知道秦國的實情,不然聽范蠡等人的彙報,該是覺得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