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6章 徵召(上),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入到春季下旬,春播結束後開始下的雨季停止了。

尤便是在雨季也會一直到自家的農田巡視。

每天觀看其實看不出禾苗太明顯的生長跡象,仍舊會讓由尤忍不住來看,一天不看便心裡憂慮會不會出現什麼狀況。

在每日巡視時,尤總是會花很大的功夫尋找雜草並拔除,沒有雜草可拔的時候,看到歪了的禾苗總會一陣陣的心疼。

當前的中原並不栽種稻米,春季一般是播種各種小米,以晉國習俗是種穀子,更明確一些就是粟,俗稱小黃米。

只不過,包括尤在內的很多黎庶,他們日常其實並不怎麼吃小黃米,一天兩頓除了豆子便是豆子。收穫上來的小黃米在交稅六成之後,剩下的四成向主人家換成其餘各種生活物資。

像尤每天到農田巡視的人很多,他們都是“承包制”的受益者。

之所以說因為“承包制”而受益,原因是在“承包制”被實施之前,他們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任何私人物品,吃、喝、穿的所有用品皆是主人家提供。

在那種社會制度下,不為“徒”以上階層的生活品質怎麼樣,完全依靠主人家的發展狀況,主人家的發展好一些就日常供應充足一些,狀況差每日捱餓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至於說受到虐待?當前哪有主人家會刻意給自己幹農活的黎庶過不去,頂多就是不理不睬罷了。

如果說吃喝用度由主人家供應,其實也不那麼正確,物資就是由他們來進行生產,只是並沒有調配或使用的權利。

即便是主人家從不苛刻,日常生活看似挺好,其實跟能夠擁有私人財產一比,有追求的人都會選擇後者。

畢竟,再努力也不可能擁有私人財產,努力有什麼用?

即便是再困苦,熬一熬再多加努力就能改善,努力就顯得極為有用了。

可以用努力來改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擔憂不努力會面臨各種困難的幸福?這種幸福在春秋晚期只屬於“徒”、“士”和“大夫”階層,完全就是貴人的煩惱了。

在智宵拿出計劃並說服智申在智氏實施“承包制”之後,西部封地的智氏黎庶最先執行,十三歲以上的男女得到或多或少的承包田,儘管稅率達到六成,可是與之歷朝歷代相比,稅率真的沒有達到誇張的地步。

一些朝代儘管是十稅一或三十稅一之類,可是中樞制定的稅率是一回事,下面一定會變著花樣各種瞎搞,反正不是農夫要交的稅絕對不僅僅是朝廷制定的那些,辛辛苦苦勞作下來收穫一點沒落下,倒是欠下各種債務了。

在春秋戰國時代並沒有吏治上的困擾,也就是各種官員不壞,或是沒有做壞的空間。

春秋時期分為交稅和納賦,需要交稅或納賦的人可以直接跟最高層接觸,哪個中間人敢瞎搞?

進行收稅的是貴族,說白了就是管理自家一定會更用心,到了為國家辦事會有多盡責可就真的難說了。

到秦一統時期,秦國的權力可以直接下到鄉里的最基層,並且有著極為嚴格的法治制度,一樣沒有多少人敢在稅賦上作妖。

從西漢之後,皇權變得無法下鄉,鄉里是由當地鄉紳代為管理,失去監督的管理註定會變得亂象叢生,可操作空間可就真的不要太多了。

實施“承包制”之後的智氏,黎庶雖然只能留下四成,但是他們從一無所有走到了可以擁有,用心耕作在交稅六成之餘,留存的收穫可以換成價值更低卻數量更多的粗糧,保證了口糧還有剩餘,再換一些布匹、鹽巴之類。

就說鹽巴這種東西吧?晉國這邊因為有鹽池的關係,用鹽方面沒有那麼緊張,其餘沒有產鹽的列國,吃不到鹽巴的貴族比比皆是,需要用有鹹味的其餘東西替代。

在“承包制”實施之前,智氏的黎庶一年難得有幾次可以吃到正經的鹽巴。

畢竟,鹽巴在晉國或許不是那麼貴,問題是智氏有多達七十多萬的人口!那麼多人每日吃喝的用鹽量可想而知,本著能節省一些是一些的持家道理,自然是能省則省的。

作為產鹽大國的齊國,一樣不見各個家族敞開了用鹽,很多貴族的治下黎庶甚至別想吃到正經鹽巴。

這是有歸有,在於要不要給那個待遇的問題。

到了當前的時代,貴族不會故意肆虐治下的黎庶,可要說像以前開荒時代像爹孃對待屬於沒有可能,本著的是治下黎庶能活著並幹活就行的理念。

尤在兩年前成家,有了一個女伴,今年誕下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霓虹下的茅山道士

叄思大象

亂入神話

雙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