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章 大國氣勢,春秋生存指南,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錫無疆,及爾斯所。既載清酤,賚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無言,時靡有爭。綏我眉壽,黃耇無疆。

約軧錯衡,八鸞鶬鶬。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自天降康,豐年穰穰。

來假來饗,降福無疆。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烈祖》

使用殷商音節念出來的詩,外人其實並聽不懂。

諸夏實在太大,不是每一個地方的語言都一樣,存在著多種的語言。

當前只有周王室的雅語才是列國官方的通用語,貴族從小就會被教導雅語,便於與同等身份的人進行交流。

普通黎庶連識字的條件都沒有,列國的普通黎庶哪來的環境學周王室的雅語呢?

智宵懂一點點的殷商語言,同樣學過《殷武》與《烈祖》這兩首詩,知道是宋人在吟唱哪一首詩,換作不會殷商語言以及沒有學過《殷武》與《烈祖》兩首詩的人,他們也能猜出宋人吟唱的是什麼詩。

畢竟,祭祀時念的詩幾乎不會變,事先有了解或聽說,怎麼可能猜不出來。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他們的啟蒙書籍就是《詩經》了,以至於進行交流時通常也會從《詩經》裡面尋找典故。

孔丘說過“不讀詩無以言”這一句話,他並不是在胡說八道,交流時習慣講一些《詩經》的內容,沒有讀過《詩經》肯定聽不懂別人在講什麼,不是嗎?

晉國那邊也有屬於自己的詩,以歸類分有《詩經.唐風》和《詩經.大雅》晉國篇、《詩經.小雅》晉國篇的三大類。

為什麼明明是晉國,怎麼是“唐風”呢?

找遍《詩經》裡面根本就沒有“晉”的內容,有的只是“唐”。

因為晉國首任的國君叫唐叔虞,他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周成王姬誦的弟弟。國號一開始稱呼為唐,到了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後才改為晉。

那麼,晉國一開始就是唐氏,後來才改為晉氏,以正式的稱呼則叫姬姓晉氏。

至於為什麼《詩經》的“國風”裡面為什麼只有“唐風”沒有“晉風”,只能說一開始的國號是什麼,後面進行記錄的人懶得去改了。

三百名宋軍將士的表演耗時將近兩刻鐘(半小時)才結束,在結束後的現場爆發出了很大的喝彩聲。

在宋軍將士表演即將結束時,向魋悄摸摸地來到智宵身側,低聲提醒道:“接下來便是智氏演武,亦有大樂。”

晉國稱霸之後,因為在眾多外交場合需要用到音樂的關係,周王室默許了晉國組建大型樂團的行為。

而晉國的樂師一般是來自列國的賄賂或戰敗賠償,甚至連樂器也是列國在進貢時奉上,其中以鄭國貢獻的樂師和樂器最多,以至於提到晉國音樂進一步引出“鄭衛新聲”這個成語。

現在當然不是晉國的大型音樂團來到“商丘”進行演奏,將由宋國的樂團給予奏樂。這個又是一件極為榮耀的事情。

宋軍將士退場之後,許多事先不知情的人還是以為宋君欒該登場念祝詞,沒有想到音樂聲又出現了。

在音樂聲中,一陣陣沉重的腳步聲加入進去,人們看向腳步聲傳來的方向,看到的是一支身穿晉軍戰袍的甲士出現,不明情況的人眨了眨眼睛,以為是自己看錯了。

按照周王室的禮制,天子才可以享受一列八人的舞蹈,諸侯為一列六人,大夫則為四人一列。

剛才宋軍將士雖然是在演武,實際上也是舞蹈的一種,隊伍就是六人為一列。

智氏不是諸侯,問題是晉國的卿大夫位比諸侯得到周王室包括列國的承認,智氏的甲士自然也可以六人為一列。

晉國的軍隊佈陣時,歷來以佇列整齊而聞名列國,一百名智氏的甲士出場,邁步頻率一致,佇列看上去也有如刀切一般線條分明。

“甲士!?”

“確實是甲士!”

“聽聞晉使在‘商丘’,乃是荀氏世孫?”

“如此說來,確為智氏甲士。”

是不是甲士不光看穿著,不是穿上甲冑就是甲士了。

貴族要有一雙懂得辨別士兵素質的眼睛,要不然在戰陣上很容易被俘或被殺。他們的家族裡未必有甲士,懂事開始納賦之後就必須懂得怎麼去辨認出甲士的身份。

現在的人通常很有自知之明,身體素質不夠絕對不會穿多層甲冑,否則就是上陣在送人頭。

智氏出場的人一看就是身穿多層甲冑,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霓虹下的茅山道士

叄思大象

亂入神話

雙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