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園區設計
頑主宋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章 園區設計,重生:從小科員直達巔峰,頑主宋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天之後,陳靜收到了市政府對她個人建議的回覆。
陳靜自己也沒有想到,本來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提出的建議,竟然真的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
雖然有了一些進展,但是陳靜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這項政策真的納入地方法規,將來江東市的土地會不會拍不出去?城市發展會不會受阻?經濟建設會不會停滯?
張政禹卻很放心:“區長,咱們市是七省通衢,可以說是華中地區非省會最重要的客運、貨運和工業城市之一,多少房企都想上我們這來分一杯羹,我認為,即使是受挫,也只是短暫的,不會是長期的。”
就在提案問題還懸而未解時,規劃局向陳靜遞交了平鄉鎮小商品產業園的建設規劃。
陳靜看了覺得總體還是比較滿意,希望張政禹來牽頭這項工作。
“政禹,你年輕,我要給你多壓壓擔子,現在區政府領導班子裡,只有我、你、東明區長三個人有產業園區建設經驗。我肯定沒辦法事無鉅細去具體落實,東明區長也是,我想讓你來牽頭園區建設工作。”
張政禹聽了陳靜的話,面露難色:“區長,不是我推脫,前期工作需要規劃、建設、農業、財政、城投等多個部門配合,但是這些部門都不屬於我的分管範疇,我來主抓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陳靜想了想,張政禹說的也對,現在這些區直部門一個個作風還有些驕橫,有時候區政府辦安排工作還必須要對口科室,否則檔案都不接。
復建專案工作收尾之後,復建專案指揮部隨即撤銷,張政禹現在還真指揮不動這些部門。
但陳靜怎麼會這麼輕易放棄。
“這樣,你草擬一個名單,看需要哪些部門參與工作的,回頭專門成立一個領導小組,我任組長,你任副組長,負責具體工作落實,這樣就名正言順了。”
這個方法確實可行,張政禹答應了下來。
幾天後,區政府正式印發了《關於成立區小商品產業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明確了陳靜任領導小組組長,張政禹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建設局,區建設局局長硃紅梅任辦公室主任。
張政禹在通知印發的第二天就找了曹斌,要求他對規劃進行調整。
張政禹要求在規劃產業園區南邊,修建一座小區,初步規劃佔地面積7000平米,單房屋套內面積40-60平米,一層四戶。第一期建設10棟10層住宅樓。
曹斌不明白張政禹要幹些什麼,但既然領導有要求,曹斌還是讓規劃設計公司增加了一塊規劃內容。
張政禹拿到規劃圖後,向陳靜報告,希望將其中5棟用作企業員工宿舍,按照每間6人進行設計,理論上可容納工人1200人。另外五棟作為人才引進和外地務工家庭公租房對外出租。
陳靜對公租房概念有些好奇,張政禹進行了解釋,對於外來務工人員而言,一次性在本地購買住房壓力過大,可以選擇租住政府產權的公租房,每月繳納一定的低額租金即可,五年後就允許購買自己租住的房屋,並且之前繳納的租金可以抵扣購房款。
而且根據張政禹的描述,這還只是第一期,未來他計劃以小商品產業園為中心,建設6期這樣的住宅,最終在平鄉鎮形成一個聚集人口達3-4萬人的工業新城。
陳靜被張政禹的設想震驚了,目前整個江東市的人口僅500萬人左右,城東區僅佔54萬人,一個4萬人口的新城對於城東區而言意義不言而喻。
但是這個設想是不是真的能行得通?
張政禹解釋道:“區長,小商品產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市早就有良好的化工和紡織業工業基礎,在原材料供應上根本不成問題,但是平鄉鎮最大的問題就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工人每天上下班都成問題,如果出了家門就是工作單位,我想沒有人不願意來。依託這個工業園,我們可以虹吸周邊城市,甚至豫、皖二省的人口,用5-8年時間,平鄉鎮就可與主城區連成一片,將來可以撤鎮設街,使其成為城區的一個街道辦事處。”
張政禹的話理論上沒有任何漏洞,城東區一面臨江,城區土地寸土寸金,已經沒有大塊空置土地用於建設,僅僅是拆遷部分建築進行改造而已。往平鄉鎮方向發展是城市的唯一出路,但是城東的人口數極為有限,對於區里人來說,居住在區裡是一種驕傲,沒有人願意放棄這種驕傲道平鄉居住,所以唯一的解決出路就是,吸引外來人口,填充平鄉鎮和城區之間的產業空白、人口空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