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士語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章 鄉試結好友,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曲士語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滿意?”
李青雲環顧四周,滿意地點點頭:“這房間甚好,就住下了。”
安頓好後,他剛放下書箱,門外響起了敲門聲。一名年輕人探頭進來,笑著說道:“兄臺,可否打擾?”
李青雲抬頭,見來人年紀與自己相仿,身穿青衫,眉目間透著一股機靈勁兒。他連忙起身拱手:“兄臺請進。”
來人走進房間,自我介紹道:“在下蘇文志,來此赴考。聽掌櫃說,隔壁住了一位才俊,特來結識一番。”
李青雲笑了笑,回禮道:“在下趙青雲,來自江南一隅,幸會。”
兩人正聊得投機,又有一人敲門進來。此人身材高大,面容剛毅,略帶靦腆:“兩位兄臺,在下王廷山,聽得書聲,冒昧來此相識,還望見諒。”
李青雲與蘇文志連忙起身相迎。三人寒暄幾句後,坐下暢談,漸漸發現彼此志趣相投,話題越發投機。
蘇文志話語間帶著幾分風趣:“這次鄉試聽聞題目嚴苛,不知二位兄臺準備得如何?”
王廷山直言不諱:“在下倒是準備了幾年,可這次科場考的不只是才學,還有運氣,誰能保證自己考中呢?”
李青雲點點頭:“確實如此。不過不論結果如何,盡力而為便好。我們有緣在此相識,也算是一場機緣。”
三人彼此介紹了自己的經歷。蘇文志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個教書先生,對他寄予厚望;王廷山則家境清貧,幼時靠親戚資助才得以讀書,這次鄉試是他的第三次嘗試。
蘇文志笑著打趣道:“王兄倒是比我們有經驗,得空可要多多指點。”
王廷山擺擺手:“哪敢妄談指點,我們互相切磋便是。”
蘇文志嘆道:“天下士子數不勝數,然而能為百姓辦實事者寥寥。二位以為,當今世道為何如此?”
王廷山皺眉,低聲道:“還不是因朝廷腐敗、官吏貪墨。考中又如何,怕是連縣衙的事情都難以開展。”
李青雲沉思片刻,回答道:“朝廷雖腐,但仍有明主賢臣。我們雖為草芥,卻不可因此妄自菲薄。能為百姓謀一寸之福,便是讀書的意義。”
蘇文志聞言,眼中多了一分敬佩:“趙兄此言甚好。我輩讀書人,當為百姓立命,而非只為功名。”
王廷山點頭:“趙兄所言,正是我所思。”
三人談到深夜,越聊越是投機,臨別時約定,鄉試結束後再聚共談結果。
考試的第一日,天未亮,李青雲便被客棧的敲門聲喚醒。掌櫃在門外喊道:“趙公子,今日鄉試首場,該早些動身了。”
李青雲翻身坐起,心中微微緊張。他簡單洗漱,整理好文具和乾糧後,背上書箱出了門。清晨的街道被燈籠映得朦朧,已能見到許多士子朝貢院方向湧去。他與蘇文志、王廷山匯合後,一同趕往考場。
貢院門前,士子們排成長龍。李青雲環顧四周,看到有人低聲背誦文章,有人眉頭緊鎖,神情嚴肅。輪到他時,驗了身份後,官吏交給他一塊刻有姓名和座號的木牌,並指引他前往座位。
第一場:策問——時政論述
入座後,李青雲攤開考卷。首場的題目要求士子論述當前時局,圍繞“天下治亂之根本何在”展開闡述。
他深吸一口氣,端正坐姿,提筆開始審題。腦中迅速回憶平日讀書積累的材料,他在草稿紙上寫下幾個關鍵詞:民心、制度、吏治、法紀。
“治亂之根,民心為首。”李青雲輕聲念道,隨後在答題紙上寫下開篇:
“天下治亂之根,本在人心。民心若安,國家自興;民心若失,必至衰亡。治國者,當以民為本,正綱紀,修吏治,以法明德,則治道可興。”
他的思路越寫越順,結合經史子集中的典故,從民心到制度,再到吏治腐敗對百姓生活的危害,層層剖析,最後提出自己的結論:
“天下治亂,不在天命,而在人為。故為治者,當勤勤懇懇,以百姓之安危為念;為政者,當潔身自好,以正義之心行正義之事。若能如此,何愁天下不治?”
他完成文章後,細心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後交卷。
第二場:經義——四書五經解析
第二場的內容是對《四書五經》中選段的解析。李青雲拿到考卷後,目光掃過題目:
“《孟子》雲:‘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試釋其義。”
他心中默唸原文,思索片刻,筆下寫道:
“君子之憂,非為個人得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