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武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得麟兒陳氏喜慶 追往事蕭沈艱難(乙),殷紅雪白,沈武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夷甫,尚在洛陽朝中任太尉,將王澄收攬至建康,元帝便多一個與洛陽朝中有大關聯之人。王敦看出元帝用意,便不顧琅琊王氏同宗之誼,半路截殺了王澄。

元帝無可奈何,不敢治王敦擅殺之罪。梁益二州流民軍已大抵服膺杜弢,復有不少雍州流民帥加入,荊州全境已危如累卵。荊州東境竟陵郡張昌之亂,卻向東蔓延出了荊州境界,延燒入揚州。廬江郡兵石冰響應張昌,復得陳敏殘部,廬江郡又為亂兵所據。元帝手中無兵,困守江東一隅之地,眼看著石冰就要成為第二個陳敏,渡江攻擊建康。

廬江潯陽人陶侃,字士行,雖自稱本籍丹陽郡,與孫吳入晉為交州牧不改之陶璜同宗,實漢人亦不是,乃是江南土著的溪人(個人以為,溪人是如今的苗族,本來分佈很廣,從黔東、湘西一直到贛北,所在多有;後贛北之地漢人遷入甚多,造成居民漢化,於是贛北不復有苗族)。陶侃自幼喪父,潯陽陶氏又是寒門,其時西晉門閥貴族掌控佔據高位,實乃出頭無望。然陶母出身仕宦人家,頗有見識。陶侃弱冠之時,有豫章秀才陳逵,應京師公府徵辟,泛舟贛水,順流北上,路經潯陽。陶母一向透過其孃家關係,關注打聽贛水上游江州郡縣,是否有赴京之秀才孝廉,好拜託其在當地面見潯陽令,尤其自水路繼續北上抵達廬江郡城合肥,面見太守時,為自己兒子延譽官府,以使陶侃為郡縣矚目,終有一日被察舉為孝廉,雖以門第不敢奢望公府闢,但也就遂了心願,好歹做個縣吏,不枉其外祖家世代仕宦。

陶母聽聞陳秀才正在潯陽縣停留,居於官亭即官辦逆旅之中,便立命陶侃往見,務必邀陳秀才與其在本地結識之潯陽名流至家中赴宴。陶侃雖自幼放牛,亦讀史書,知英雄不問出處,且自幼習武,膽氣過人,聽聞母言,便獨自赴官亭相請。

陳逵見一農家少年來相請赴家宴,不禁訝異,見他衣衫襤褸卻氣度不凡,暗暗稱奇,便仔細觀其狀貌,與相書印證。這一觀瞧不得了,原來陶侃生的濃眉大眼,顴骨高聳,方口闊頤,虎背熊腰,實在是不世出的良將之貌。陳逵不禁歡喜,廬江雖屬揚州,潯陽縣與其籍裡豫章卻是贛水相連,當時雖為晉武帝在位末年,滅吳統一天下未久,所謂太康盛世,然明眼人都看出盛世實隱藏危機,無論江東人之不服洛陽朝廷,還是西北氐羌、代北鮮卑,皆是肘腋之患,故實為用兵之時。陶侃雖出身寒微,若得為將,只怕江東周處之不若,直可為馬隆流亞,如此人才,若得自身為之延譽郡縣,使之得州里察舉為孝廉而出仕,異日得遇良機,自當一飛沖天,豈不美哉!

陳逵想到這裡,便當即領陶侃赴縣府,拜見了潯陽令,當面極力稱讚陶侃,言其為良將之材,前途不可限量。縣令雖並非如陳逵深解相術之道,然自漢末《人物誌》一書流行,世人大抵懂得一些看人的本事,見了陶侃狀貌,縣令亦嘖嘖稱奇,贊為縣中寶樹,明年便薦其為本縣孝廉。陳逵大喜。陶侃自然更是喜不自勝。縣令向陳逵道:“我縣尚有老秀才鄧氏、老孝廉賴氏,皆在城中,君今日便可領陶家兒往訪之,俾使君等明日,可同赴家宴於陶宅。”陳逵連連稱是,遂領了陶侃,又拜見了潯陽城中一秀才一孝廉。

,!

翌日晨,陶母便起忙碌,為將來訪的三位貴客準備伙食。近午,陳逵與潯陽秀孝一齊到來,陳騎馬,二本地人一人騎驢,一人乘騾,乘騾者體肥壯故也。三人將牲口拴在了草屋前的木樁上,孝廉看一眼屋後山勢,嘖嘖稱奇,低聲與另二人道:“看此山走向與隆起之勢,必出三公!”陳逵道:“哦?!我只道是良將之材,卻不曾想陶家兒必仕至三公!”乃忍不住去看那屋後之山。

陳逵看了半晌,喃喃道:“龍躍天門,虎臥鳳闕!可惜,二位請看,龍頭頸部,有一缺口!否則……”潯陽孝廉忙掩陳逵之口,卻大笑道:“妙哉妙哉!雖山有缺,猶當出折臂三公!我潯陽縣要出一羊太傅嘍!”言罷三人大笑。

陶母在屋內忙碌,卻仔細聽著屋外三人議論,聽到這裡,不禁心中狂喜。想羊太傅何人,泰山羊祜羊叔子也,直為大晉第一名人!陶母忍住狂喜,將在內室讀書之陶侃喚出,母子一同出門,拜見了三位貴客。

三人也就與母子二人施禮。時當暮春,潯陽早熱,陳逵道:“用膳不須屋中,此門外甚好!背靠匡廬山,面朝彭蠡澤,實使人心懷開暢!”

陶母正憂家貧,草屋之中甚是簡陋,不堪招待貴賓,陳逵如是說,可謂照顧貧家顏面。陶母不禁感激,乃命陶侃將桌凳搬出,置於屋前草地。

孝廉卻不待木凳,率先坐在茵茵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匪殿下

壹兩二鍋頭

無限之高階獵人

機械之咒

快穿:不服來戰

軒轅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