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員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百年皇朝,鋒戈之風起雲湧,蔡員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祚,自高修以下,僅傳二帝,也就是他的兒子太宗文皇帝高震和孫子遜帝高治。

其實大壽並非因為世家而亡,而是皇室內鬥埋下的禍根。

只因高修本身就是上古八姓之一的龍門高氏嫡系子孫出身,深知千年來世家對天下的危害,一心想要拔除世家這個禍根,故而開創了科舉一事。

他在位時,推行此時尚且不是一般的吃力,可是總歸還是仗著開國之威強行完成,但是他的繼任者太宗文皇帝高震就沒有他這樣的威信,雖然也曾不留餘力的推行科舉等打壓世家的事宜,可最後還是被迫妥協,因為他沒有父親高修那樣的威望來打壓世家,而他當時心中的下一任繼任者肅王高棣就倒了大黴,他可是打壓世家的急先鋒,在朝堂之上可是寒門的代表,可以跟世家抗衡的一股力量。

最後世家勝利了,高棣被迫遠走西北牧邊,而原定要說親給他當肅王繼妃的安西李氏嫡女也因此時不了了之,更過分的事,文帝還在群臣的逼迫下將這李氏女迎入宮中為妃,李氏女生下兒子高治後當即被立為皇后,而高治也成了太子。如此一來,高棣又如何能忍。

,!

所以壽文帝一駕崩,棺柩還停在宮中,遠在西北的肅王高棣就舉旗謀反,席捲西北,兩次打大破朝廷合計起來近五十萬兵馬,一路打進龍城。見高治逃往東都偃城,亦一路追趕,直至偃城城失,高治隨即經過封州,逃向虞州,企圖利用龍江天險,據江左而立,再伺機收復河山。只是高棣這位大壽第一戰神早已將天下殺破了膽,無人敢對之。

最後是被壽廷打壓多年的海源徐氏當代家主徐釋(大周太傅上柱國大將軍虞國公徐正之孫)挺身而出,號召大周以東三州八十五姓世家豪門籌集了十五萬大軍將天子迎至建鄴安頓,然後在虞、封交界的東山口硬拒高棣大軍不得前進半步。

恰巧當時又逢草原南下,扣關九原。高棣當機立斷決定擊退草原再收服河北之後,再南下統一,高治若統治的大壽才得以苟延殘喘。

高棣也確實是天生的帥才,九原關一戰盡誅五十萬草原大軍,逼降河北全境,一時間,天下震動。只是高棣恨極了世家,回到龍城還未稱帝就開始屠戮世家。

最後高棣經過一番血洗,好不容易壓下輿論選擇稱帝后,又被各大世家恥笑辱罵,氣急之下,再次舉起屠刀伸向世家,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安西李氏幾也是直接被他滅族,這也引起了各地世家的反叛,一時間,高棣治下之地再次烽煙四起,高棣隨即忙著平叛,無暇南下。

而高棣的手段也讓遠在江東的高治起了心思,當即以北伐為藉口要求徐釋帶頭徵兵徵糧,從而引起南中四州的叛亂,再讓徐釋前去平叛,從而掉入他佈下的圈套,徐釋與其長子徐直力戰而死。

就在高治自以為得計之時,徐釋那原本吊兒郎當的次子徐承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聯絡一大幫徐氏宗族大臣和江東勢力強迫高治將原本讓徐直之子徐民襲爵的聖旨硬生生的改回徐承的名字,同時聯合諸多勢力左右朝堂,表現的異常跋扈飛揚。

高治忍無可忍,隨即暗中佈置,想要調離徐承,然後從南中調兵前來控制建鄴,徹底剷除海源徐氏。

徐承將計就計,上書要提朝廷收復河北,就領兵離開,且還在河北開啟了一番局面後,迅速調兵遣將殺回建鄴,阻擊高治所佈置的兵馬,最後還一舉拿下了本不在徐氏勢力範圍的南中四州,一夜間鯨吞江南,至此,高治徹底均為傀儡。

徐承在鯨吞江南後又很快再次北上,一舉拿下大半個河北,還將原本就不屬於中原掌控的東北金東大地納入版圖。至此,大周東邊和南邊都落入了徐承的手中,彼時天下三分,徐承就已得其二,兩邊的對峙攻守易型。並且完成這些之後,徐承就開始逼迫高治給自己封王。

封王后的徐承當即對還手握關中的高棣兩度全面宣戰,第一戰下封州全境,佔據猛虎關,劍指西方。第二戰則是奪回了東都偃城,死氣了當時天下無敵的高棣。此時,已無人能阻擋徐承改天換日、登基稱帝的腳步了。

於是徐承便直接逼迫高治將江山讓給了自己,此時,大壽算是亡國了,算起來也就享有國祚四十四年,共歷三帝。而高棣一直以來無論是高治還是徐承均不承認過他的合法性,所以,在史書上一直稱呼他為肅逆,並不列入大壽國祚的計算,何況,徐承稱帝后沒幾年,也就兵發飛鳥關,一舉攻破龍門,進入關中,統一了天下。

當時高棣的繼任者長子高旦自焚而死,次子高霸早在徐承攻破龍門關之際就已經被徐承一刀殺了,而三子高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噫!怎麼還是你!

綠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