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員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百年皇朝,鋒戈之風起雲湧,蔡員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四子高寧也是逃亡西域,雖說多年後橫掃異域再捲土重來,可還是被一戰擊潰。
而徐承來國之後也身感世家的危害,他自己出身世家,他能奪取高氏的江山,焉知他日沒有別的世家有樣學樣,篡奪他子孫的皇位。
所以,徐承終其一生都在改制,好在他功績大的沒邊,且活的夠長,所以很多昔日舊朝的弊政都在他手上得到了改良和延續,他的繼任者太宗文皇帝徐德也是一樣,照著他的路子一直推行。終於在大虞第四任皇帝安帝徐遠平的手中實現了徐承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寒門崛起。
安帝時期的官場,寒門出身者已不弱於世家,皆是徐承為首的歷代帝王孜孜不倦地推行新政累積而來的福報,科舉在安帝時期已經非常成熟,這全賴於徐承開國之初就不斷加大投入各地學社的建設,經過幾代帝王的堅持,民智大開,寒門學子人才輩出,到了安帝時期,起碼明面上已經不弱於世家家學。
世家也終於不再是一個皇朝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但這還不是大虞歷代帝王對朝政格局的最高追求,因為他們也沒打算完全取締世家,他們只是想淡化世家,起碼在朝堂之上,不會有人因為世家出身就自覺高人一等,但是印在骨子裡上千年的驕傲,又豈能說不要就不要的,莫說世家子做不到,就是民間大部分百姓還是推崇世家風骨的,畢竟不可能所有世家都是壞的,也不可能只要寒門出身就是好人,而且為民請命的世家子也一直不缺,而魚肉百姓的寒門官員也不是沒有。所以,縱然寒門崛起,但是在淡化世家的道路上,大虞帝王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可是這條路安帝走不完了,只能留給兒子繼續走了。
只是不知安帝是怎麼回事,一共二十三名子女,其中兒子就十五人,女兒也有八人,可其中除了繼位的徐世貞外卻還有十人早夭,均活不過成年,包括安帝連續兩任太子的兩個嫡子,即長子徐世懋和六子徐世勳,還有次子鄴郡王徐世農、七子武功王徐世祺、十子漢雍王徐世智、十一子天龍王徐世檜、十三子偃南王徐世儻、次女也是嫡長女肅國長公主徐詩婉、五女滎城公主徐思韻、六女筦河公主徐佳寧十人。
在世諸子中最年長者為三皇子春臨王徐世剛,可惜一心只愛做學問,於帝王權謀之時無甚興趣,自然不在安帝的考慮之內,便安排他到了崇文閣出任閣主的副手,從此醉心文學,幫國家編書立著也就是了。
四皇子壺山王徐世勝空有野心,卻手段拙劣、殘暴,不適合為君,安帝甚惡之,早早地便將其打發至封地。結果徐世勝在封地壺山郡飛鷹走狗、欺壓百姓,被多名御史多次參奏,安帝隨即派人前去調查屬實後,將其抓捕回京,削去王爵,然後特意因此建造庶人府,將罪大惡極的皇室宗親終身囚禁於此,而壺山王徐世勝也是第一位被關押在此的皇族,也是截止目前為止唯一一位。
五皇子湘王徐世冀出身高貴,他的母妃乃津縣符氏的嫡女,津縣符氏在世家排名中算不上多頂級顯赫的門閥,但是祖上自跟隨大周海源平王徐盛的大周津縣侯符穎起,代代皆以徐氏家臣自居,符穎的曾孫符嘯更是輔佐太祖高皇帝徐承掃清寰宇,開創新朝的大功臣,為此還被太祖封為湘國公,死後追封業陽王,身後榮耀至極。算是大虞數得上號的忠臣世家。有了符氏的加持,加上徐世冀自身文武雙全,素有賢名,所以,湘王曾經一度是太子人選的有力競爭者。可惜湘王在第二任太子死後,代天子巡視河北之時,不慎感染重病,薨於回京途中。安帝為此甚是心痛。徐世冀生前乃甘涼王,湘王爵位乃是薨後安帝追封。
八皇子東山王徐世興與湘王徐世冀一母同胞,只是不及胞兄聰慧,人品雖說不差,但是才能確實平庸,加上過於忠厚直爽,所以也不在安帝的考慮範圍之內。
九皇子北原王徐世和乃安帝酒後寵幸宮女所生,母子二人一直不得寵愛,單看王號便知,北原乃草原最北邊的羈縻州,算是大虞邊境中的邊境,封到這個地方跟流放無異,所以很明顯這不受安帝寵愛的皇子也跟皇位無緣,不但無緣,還很是被嫌棄。
十二皇子徐世貞乃皇后王氏第三個兒子,也就是安帝的嫡三子,自他出生沒多久便被立為太子,榮寵至極,安帝駕崩後也順理成章的登基繼位,可惜命短,十二歲繼位,十五歲就駕崩,按禮制大虞十六歲便視為成年,行冠禮,皇帝也一樣,只有成年後才可親政,也就是說徐世貞甚至都沒有親政就已經駕崩了。這也是虧得安帝早死三年,否則怕是這徐世貞將會是安帝熬死的第三任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