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北上亂戰
三編總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北上亂戰,三國亂世:開局一座遊戲城,三編總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個家庭。
若家庭人口太多,那也可以在種自己地的基礎上,租種官府的土地。
雖說7成稅率,但結合加入民兵隊官府分給每戶的田地,總不可能餓死人。
面對如今東萊的情況,張七九走遍諸縣,結合實情總結出了一套還算有效的方法。
原本需要一個男丁耕的地,張七九直接安排兩三個女人去耕種。
超過40的老人,想要種地也給分,稅率僅有4成。
小孩子則全送去學堂,為家庭減少開支。
能夠為家庭省一張吃飯的嘴,幾乎沒有家庭可以拒絕如此誘惑。
得益於貴民城,整個東萊並不缺鐵。
既然從事生產的青壯人手少,張羽便著力讓工匠作坊生產鐵製農具。
鐵製農具可比現在用的木製農具好了無數倍,即使是女人,使用鐵製農具也可以頂的上一個或幾個青壯。
提高生產效率,便能最大程度的節省勞動力。
送去學堂的小孩子,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學堂不僅管飯,還負責給學生教授一些簡單知識,這也是張羽普及基礎教育的嘗試。
同時,學堂還傳授一些簡單工具的製作。
小孩子心靈手巧,喜歡一些小玩具,一些如箭矢、甲片、編織等手工藝活,便非常適合他們。
學堂生產的這些簡單武器,官府一段時間會派人收取,驗收合格後,還會給予補償。
這也算一點小小的嘗試,若是效果不錯,以後這些雜事可以交給學堂負責。
如此,不僅能增加每個家庭的收入,未來還可為張羽培養一些大匠。
為以後科技的革新埋下種子。
張七九的能力毋庸置疑,96的內政管理一個國家都綽綽有餘。
更何況是現在,僅僅一個東萊郡,那還不是殺雞用牛刀。
截止目前為止,整個東萊郡的在冊人口已經突破15萬戶,達到了77萬口。
距離80萬,也只是幾波移民的事。
在貢獻移民這方面,唐山可是幫了大忙。
沒有水軍,沿渤海灣北上簡直是痴心妄想。
唐山一路北上,須途徑樂安郡、樂陵國、渤海國、右北平郡,這一路上河流眾多,是如黃河等很多大河的入海口。
這也是為何,在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會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衛滿朝鮮。
入海口海灘周邊生長著蘆葦等鹽性植物,這裡風景優美、鳥食很多,因此有很多候鳥在此棲息。
這裡土壤肥沃,土壤脫鹽性較好,非常適合作為農耕區。
周邊的海灘因為營養豐富,有數千種動植物在此棲息。
在唐山行動的同時,張佐也沒閒著。
吩咐王贊去了沓縣,張佐則親在帶隊,海船順著渤海灣的沿海前行。
張佐大船開道,上百艘的海船遮天蔽日,沒有任何人膽敢招惹。
如今天下大亂,也沒有人會在意他們。
趁此機會,張佐悄悄登陸,並在沿途設立據點。
為保密起見,原本民眾全都被他轉移去了長島、東萊。
擁有長島海軍的支援,這對於唐山一行,可謂於如虎添翼。
冀州境內,如今乃是黃巾天下,唐山一行黃巾軍穿州過郡更是自在無比。
順便劫掠沿海世家豪族,一路補充軍需,不少黃巾軍聞訊加入。
唐山也不挑剔,照單全收,淘汰老弱婦孺,連帶拉不走的物資全都送與張佐。
致使唐山麾下勢力再次膨脹一倍,可給其他人嚇得不輕。
9萬黃巾軍北上冀州,卻都是清一色的青壯。
無論再怎麼遮掩,訊息還是不可避免的傳了出去。
冀州是盧植與張角的戰場,盧植數戰間大破張角,斬殺黃巾萬餘人。
由於出師不利,不得已張角只得選擇撤軍,退守廣宗。
聽聞有大股黃巾北上冀州,張角還以為救星來了,將這個好訊息傳了下去。
黃巾士氣大震。
晨光熹微,草葉上掛滿了露水。
張角一早便出了營帳,巡視整個營地。
由於唐三三北上冀州的訊息,張角胸也不悶了,整個人氣色都好了不少。
張寶、張梁兩兄弟今個也都沒睡懶覺,結伴在校場鍛鍊武藝。
一早訓練,兩人均是汗流浹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