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運河
烏爾班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運河,鬥羅:三國崛起之皮大王歷險記,烏爾班來敲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汗有一冊地圖,畫著整個地球、每個洲、最遼遠的國土疆界、船隻的航線、海岸、最著名的都城和最富饒的港口。”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初夏時分,皮洛士返回馬里斯灣時,已經能遠遠看到河岸上一座白色的土堤。
斯佩耳刻俄斯運河一期工程已經落成了,這全是得益於數量遠遠超出想象的伊利里亞務工人員的湧入。
就在皮洛士還在科林斯假模三刀開會的時候,第一批滿載著銀幣的船在阿波羅尼亞靠岸,向翹首以待的伊利里亞的部族代表們移交了第一個季度的工資。
雖然這筆錢到達工人家屬手中時已然經過了各種人力資源組織的層層打折,但銀光閃閃的錢幣依然引爆了一輪出門打工的熱潮!
苦了一輩子海灣居民做夢也想不到,不沾血的錢居然能挺難的可以來得這麼容易!
平常劃上船出門去搶劫,可能十天半個月也碰不上過路的商船,碰上了說不定還打不過,打過了說不定盡搶回來些難以出手的貨色,能出手的吧還得讓那些腓尼基奸商盤剝一道,最後換成糧食就剩那麼一點點,提著腦袋一年風裡來浪裡去下來也不一定夠吃的……
雖然不知道去了色薩利所謂的工坊裡究竟受得什麼苦,但肯定沒有吃著餿糧喝著臭水去風波難測的海上找人拼命苦吧?
於是乎,等到泛希臘大軍雲集在德米特里阿斯時,當繼業者們調集軍隊互相廝殺時,伊利里亞人忙於另一項偉大的事業
——
出門打工!
身無長物的伊利里亞人,帶著他們臭烘烘的傢什,划著他們破破爛爛的小船,載著他們的婆娘,依然吃著餿糧,依然喝著臭水,一路從亞得里亞海劃到了愛琴海,整個伯羅奔尼撒的希臘人都見證了這一奇觀……
拉米亞的非法入境人口很快突破了一萬大關,比官方渠道引入的還多得多,而且每日每夜都有破破爛爛的船隻陸續在馬里斯灣靠岸……
市政會議的辦事員苦著臉來找皮洛士的時候,皮洛士一臉錯愕的表示:
你們市政部門的工作關我塔古斯什麼事?
不過作弄完可憐的辦事員,皮洛士還是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派出代表和船隊接應前來務工的人,確保他們能透過官方途徑前來拉米亞。
其次,對已經入境的伊利里亞人,所有不滿14歲的兒童都可以安置到拉米亞學園,國營工坊優先吸收婦女,至於男丁,先去運河工地上做力工吧……
其實這條運河的建造標準並不高,只是講預定河道里的土方挖出來,搬到旁邊就成了堤壩,寬度也不過僅允許讓兩條標準寬度的船隻對向行駛。
在大量人力加入的情況下,工程進度陡然加快。
皮洛士在外面忙活了幾個月,等回到這裡,先到達的是南部剛落成的新港。
因為運河的落成,原來的斯培爾科俄斯河口便荒廢了,正好運河工程有了大量富餘的人力,便將原本的河口經過一番改造,便成了專屬於安提基拉的新港。
因為河流上下游巨大的坡度差,河口處有大量的淤積,要改造成港口並不容易,而因為同樣的原因,河口外的黃海區的深度當然也不能和天然的深水港比,要是人工改造的話可能比在開一條運河還費勁。
最終選擇的方案是,將舊有的被幾個小河州隔開的河道挖深墊高,條件比較好的便成為棧橋,而條件比較一般的則改造成幹船塢,多餘的土石運到海里,堆成了一道防波堤。
最終落成的港口雖然不算什麼深水良港,但等於是低成本獲得了好幾座幹船塢,也算是開拓了安提基拉的產業。
雖然拉米亞已經有造船廠,但船塢是永遠不嫌多的。
傳統的希臘造船技術是直接在海灘上開搞,把木料擺下逐漸拼裝起來,隨著船體逐漸成型,在兩側加上大量支柱,等船完成的時候,再想辦法把船推進海里。
小船這麼搞還沒什麼,但造三列槳戰艦時就比較吃力了。
希臘船的適航性就那樣,你放壓艙物吧怕推不動,你不放壓艙物吧,說不定往海里一推直接就翻了。
真正長於航海的腓尼基人都是在幹船塢造船,傳說迦太基城有一個環形的大造船廠,可以同時開工幾十條鉅艦。
不過傳說的人都不是親眼看過,不知真偽。
皮洛士一行人從安提基拉上岸,又坐上四輪公共馬車,大概不到一刻鐘,就從海港碼頭到達了運河的土堤下,沿著之字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