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班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對攻,鬥羅:三國崛起之皮大王歷險記,烏爾班來敲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凱撒是每位妻子的丈夫,也是每位丈夫的妻子!”

——馬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

自從二十年前的赫勒斯滂戰役,馬其頓人第一次在戰場上刀兵相見,所有的繼業者都在頭疼一個問題

——

如何在堂堂之陣中擊敗使用同樣戰術體系的對手?

強大、厚重、難以撼動的16排超長矛方陣,以及可能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支衝擊騎兵,堪稱這個時代最堅固的盾和最銳利的矛。

方陣居中,穩住戰線的同時吸住敵人,而重騎兵主力則從右翼優勢側發起猛,兩相配合,就如同最堅硬的鐵氈和最沉重的鍛錘狠狠的將敵軍鍛打!任何敵人都無法承受這樣的聯合打擊。

這套戰術發軔於伊帕密濃達,在腓力二世手中真正成形,而最終在亞歷山大的東征中、以無數輝煌的勝利證明了其強大威能。

而如今,當對戰雙方都擁有這樣的組合時,該如何戰勝對方呢?

塞琉古聯軍今天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左翼主攻!

以弱勢翼對強勢翼!

遠比想象得多的騎兵出現在安提柯軍右翼的對面——也就是聯軍的左翼——而騎兵佇列中閃耀的盔甲明光,以及長長的、密集如林的緒思同騎槍表明了他們的身份。

塞琉古?利西馬科斯?或者普列斯塔爾科斯也好,現在已經沒必要追問敵人之中可能是哪位統帥想出這個主意,事已至此,戰役的走向再明確不過

——

重騎兵的對攻將成為勝負的關鍵!

這不是說馬其頓方陣不重要,雙方數量龐大的方陣兵仍然是這場決戰的入場券,但與此同時,步兵方陣緩慢的對攻原本就很難見分曉。

比起傳統的希臘重步兵方陣,馬其頓方陣可謂攻擊力巨大、衝擊力也強;但相比衝擊騎兵來說,這樣強大的方陣在繼業者的戰場上也只能充當被動的鐵氈。而按照如今情勢的發展,對攻的騎兵將更快分出勝負,哪怕是戰線綿延長達10個斯塔德的300個馬其頓小方陣,其作用也更是隻能相當於路障!

…………

…………

遠端輕步兵的戰線依攻擊距離的不同分為單薄卻又密集的三排。

標槍能投半個斯塔德,弓箭能射一個斯塔德,投石索能打一個半斯塔德;但這場戰爭最先發出攻擊的卻是標槍手。

這場足以彪炳史冊的大戰,戰場的規模是如此宏大,導致參戰者以往判斷距離的經驗都變得不再是那麼準確,而這些勇敢的輕步兵因為射程最近,走得也最前。

於是,一晃神的功夫,就有人發現自己和對面的同行便已經同時進入攻擊範圍

——先下手為強!

標槍電射!刃光耀眼!

沒有人猶豫、沒有人吶喊,只有轉瞬之間無數把投槍在人們的視網膜上劃過影跡!

風聲呼嘯!血花迸現!

一位臉上帶有東方特徵的標槍手,因為瞄準得過於專注、走位過於靠前,在武器脫手的一瞬間,便被數把標槍插滿全身,成為這場戰爭第一個犧牲品。

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

戰鬥已經開始了。

此時兩條方陣戰線還有將近三個斯塔德的距離,而雙方的戰象之間還有一個半斯塔德的距離。

雙方落後於標槍手的弓箭手和投石手隨著戰象和輕盾兵的戰線前進,於是在標槍手接戰十幾個呼吸後,也相繼加入互相的射擊。

塞琉古的戰象果然更加高大,但說實話也大得不多。

低垂而彎的象牙前加裝了長長的刀刃,身上披掛著裝飾華麗的東方風格的盔甲,而更加顯眼的,是戰象背上帶有堞垛的象轎。

兩個人站在轎廂內,手持弓箭標槍等各式遠端武器,還有薩里沙長矛立在旁邊作為備用;而一個人坐在大象的頭頸部位,蜷縮在盾牌後面,那是專門引導戰象的象奴。

就這樣三個人已經把大象背上站得滿滿當當,南亞象的尺寸也不過如此而已。

只不過安提柯這邊的戰象明顯還要更小,背上只能待兩個人。

戰象身上披掛著厚厚的、和駱駝騎兵一樣的“漿糊甲”,其正面的厚度足以和標槍的槍頭媲美;背上也沒有對面那種象轎,而是隻有一個半包圍的擋板,一名射手坐在擋板後,一邊操作戰象一邊偶爾投投標槍。

只不過在這名射手的頭上,還有一個四根木杆撐起來的桁架,高高的聳立如同大象馱了一座訊號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數碼寶貝冒險之旅

逍遙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