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李卓解題,大慶逍遙貴公子,十三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水倒是沒什麼深層含義,縱觀所有詩詞,以此為題的不勝凡舉,我想這也是許多人最喜歡的題目之一,很多人早就已經想好了作品。
但往往越是簡單的題目,想要出類拔萃卻也越是困難,如果第一題考驗的是理解,這一題考驗的就是詩詞上的真功夫了。”
“戰呢?戰是什麼意思?”
李卓繼續給這小丫頭分析。
“戰雖然只有一字,但蘊含了許多東西,可以理解為戰鬥,戰場等等,不過徐孝同身為關山書院院長,他出的題定然也不會這麼簡單。
前胡盤踞我中原三百年,置百姓於豬狗牲畜,那是真正的野獸王朝,直到我大慶太祖驅逐韃虜,將之推翻建立大慶。
而今已有八十餘載,當初大慶以武立國,可是這麼多年下來,朝廷一直都在重文抑武,到如今更是十分嚴重。
但是大慶真的會永遠太平嗎?南有星羅等蠻國覬覦,北有胡奴虎視眈眈,試圖再次馬踏中原席捲重來。
一旦那天真的發生,難道就憑文人們的嘴就可以將他們趕走?所以徐孝同出的這一題。
應該是想喚醒更多人明白這一情況,以戰場詩詞,來給大慶百姓注入應該居安思危的意識。”
說到此處,李卓心裡頭忽然有些發堵,倒了杯酒一飲而下。
如今的大慶,讓李卓想到了宋朝,想到了靖康之恥,想到了滿腔不甘,被莫須有罪名處死的嶽武穆。
李卓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沒有足夠的武力保護,再好的東西最終也會便宜豺狼虎豹。
“公子,您太厲害了,什麼都懂,要不您也寫一首參加吧。”
環兒雖然還是不太明白李卓那些話的意思,但就是莫名的崇拜。
小丫頭的想法很單純,自家公子如果寫詩,一定也很厲害。
“我?本公子可沒興趣參加。”
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永林河邊突然變的喧鬧起來,李卓掃眼看去,有人已經拿起了鼓槌,朝著文鼓狠狠敲了下去。
“咚,咚!”
兩聲之後就戛然而停。
但是能引起文鼓響起,本身就已經十分厲害,哪怕只是一聲,也代表獲得了評講之人的肯定。
他們的作品,會被永林橋上的女子唱出來,足以揚名了。
霎時間,永林橋上的女子們開始舞動起身姿,並伴隨著悠揚的旋律響起。
兩岸之人都不約而同的保持了安靜,許多文人更是用羨慕的目光看了過去。
原因無他,他們也想自己的詩詞被傳唱啊。
這些女子的聲音合在一起,緩緩響起,即便是陳星距離較遠,也可以勉強聽的清楚。
“安平府徐正徐浩之,詩曰《平陽盛會》”
這是詩的名字和作者名字。
河面上的一艘船上,一位身穿華袍的年輕人來到船頭,臉色興奮的都有些潮紅,因為他正是徐正。
緊接著,這些女子就照著送來的詩帖,齊齊唱了起來。
這種調調不是地球任何一種歌曲的風格,但她們的聲音如黃鸝般好聽,配上悠揚的曲子,還是叫人十分享受。
“幾度仙凡不知秋,平陽燈火水自流。
天長水闊蕩洪波,才子佳人俱登舟。
且飲美酒臨高歌,共襄盛世念悠悠。
華燈文詠舊國山,孝文景康昔蒼梧。(自作,輕噴)”
“好!好詩!不愧是能引起文鼓二響之人,果有才學!”
“好一個天長水闊蕩洪波,才子佳人俱登舟,不愧是睢陽徐浩之!”
女子們唱完之後,引起了一片叫好之聲,李卓他們所在的酒樓也不例外。
周圍幾桌人都放聲大笑。
“此情此景此詩,當浮一大白!哈哈哈。”
李卓也喝了口酒,輕笑著說了句。
“的確是一首不錯的詩。”
“公子,這首詩說的意思啊?”
小丫頭環兒撓著腦袋,沒辦法,誰讓她是個不識幾個字的文盲。
只是感覺這首詩很順口,卻不解其意。
李卓笑了笑,用手點了一下她腦門,解釋了一番。
“前面兩句點出了今夜美景,連仙人來到此處也會駐足觀看,從而忘記歲月流逝,平陽燈火映入河水之中隨意飄蕩。
第二三句說的是這些船紡,上面有才子,佳人都聚集在此,喝著美酒唱著歌,此乃一片盛世之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