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李卓解題,大慶逍遙貴公子,十三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後一句更有意思,華燈文詠是今日之景,對比舊河山,便是前胡時的平陽,差距極大,為何會如此呢?最後一句給出回答。
文孝景康,便是大慶開國以來的四個皇帝,蒼梧乃雄健有力的神樹,意思是這一切都靠四位皇帝種下的蒼梧神樹,才有今日這般盛會之景。”
以李卓的文學積累,想要讀懂這首詩沒有任何問題。
即便以他挑剔的目光來看,這首詩也值兩響,它完美的符合出題人的用心,辭藻也過的去,自然沒什麼問題。
做為第一首引起文鼓敲響,永林橋傳唱的詩詞,徐正徐浩之這個名字,在今夜之後定然會聲名鵲起。
隨著時間的流逝,玲瓏詩會也逐漸到了高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自己的詩詞寫好,送到船上。
其中以第二題最多,第一題次之,第三題最少,也是情有可原。
畢竟山水之體最容易成詩,不管好不好,先寫一首再說,萬一就行了呢?
當然,也有人對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因為他們押對題了。
有的人猜到了可能有山水題目,或者以前寫過一首與此相關的好詩詞,眼下正好拿來用。
反正都是自己寫的,也不用擔心被人說抄襲什麼的。
文鼓至此已經敲響八回,目前次數最多的,是一位名叫湯文湯景美的才子。
他是上京人士,本來就有不小的才名,引起了文鼓五響。
“徐院長,您快看看此作,當真是不錯至極。”
雖然這次詩會來的人很多,但實際參加的人也就數百而已,即便是大慶文風鼎盛,也不是人人都能寫詩作詞的。
白玲瓏的船中,王存手捧一詞,有些激動的來到徐孝同跟前,雙手恭敬的遞了過去。
“田朗?”
看到這首詩的作者後,徐孝同愣了下,表情顯然有些意外。
他當然認得田朗是誰,當今榜眼,曾經也想拜他為師,被徐孝同拒絕。
理由很簡單,徐孝同認為此子心術不正,他拜自己為師也不是為了學問,只是圖名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