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兩個菜雞,大慶逍遙貴公子,十三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簡單來說,他的文治武功比李世民只強不弱。
他的天元盛世,比玄宗時期的開元之治還要繁華,是真正的超級帝國。
可是這樣的強大魏朝,國祚卻也沒超過三百年,最終被馬銳所竊。
但魏朝沒有發生過安史之亂,他們一直到滅國時,國力依舊強大。
李卓特意研究過這個魏朝,亡國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朝黨林立,讓馬銳給偷了家。
如今的大慶黨派有三分,可在魏朝中後期卻有足足九黨,國家貌合神離。
若是有雄主所鎮還能相安無事,可偏偏那魏英宗一心求道,比之明嘉靖也不遑多讓,但他又無嘉靖的能力。
導致朝堂完全淪為黨爭之地,一道摺子上來,光是爭論就要浪費許多時間,下發之時黃花菜都涼了。
那時的馬銳是英宗的大舅哥,由於英宗獨寵其妹,對他也是百般信任。
幾乎將所有國事都丟給了他,專心玄修,結果馬銳先後暗殺了他兩個兒子,最後發動了奪宮之變。
殺了英宗,扶持他唯一的外甥當了傀儡皇帝,成為了攝政王,權傾朝野,更是掌握了魏朝的所有兵馬。
五年時間,他殺了許多文武大臣,徹底掌控魏朝,之後逼著皇帝退位,自己當了皇帝。
並於第三年改國號為齊,完成竊國。
新學的意思很明顯,如果按照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論調。
為何後世魏朝的治國方針,都是遵循太宗時期所留。
中後期卻出現九黨林立?明說這種論調不正確,魏朝之所以被竊國所亡,就是因不知改變造成。
而舊學那年輕人的觀點是,雖然魏朝後世遵循了太宗時期所留,但都停留於表面。
九黨林立,就是因為這些臣子沒有用心做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而不倫不類所致。
二人已經在臺上為此爭的面紅耳赤。
“公子,您笑什麼,他們說的不對嗎?”
李卓搖了搖頭。
“就憑他們兩個,半吊子書袋的二腳書櫥,竟也敢將此話套用在魏朝上。
我若是沒料錯,葉繼學的意思是,讓他們在一些小事上論辯一番即可,可他二人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對此誇誇其談,簡直可笑。
魏朝被竊國,原因諸多,豈是這短短八個字就可以言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