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2088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少即是多,米莉的火花,米粒2088,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時間與空間的藝術
2023-07-09 09:38上海
關注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鳥籠效應”。
一個人擁有一隻空的鳥籠,他大機率會再買回來一隻鳥,而不會把籠子丟掉。
到了最後,人反而被籠子奴役。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們佔有物品的同時,也被物品佔有著。
整理自己的人生,從為空間減負開始。
1.定期大掃除,隨手小整理。
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用完什麼物品,記得擺回原位。
一個月一次大掃除,兩週一次小掃除。
發黃的襪子,沒用的資料線,衣服的備用扣,網購時送的髮圈……
不合適、不必須、讓你不舒服的東西,一律扔掉。
2.與其囤數量,不如重品質。
多少人會這樣:
捨不得買一套質量好的,最後東挑西選,買了一堆廉價的衣服。
結果每一件衣服都沒穿幾天,直接壓箱底。
同樣的購買力,買多不如買精。
購物的時候謹記,品質比款式更重要,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3.剋制消費慾,三思而後買。
每年“雙11”“618”,我們沉浸在李佳琦們一聲聲“美眉”中,他們推薦什麼,我們就忍不住買什麼。
結果錢包被榨乾,卻多了一堆沒用的東西。
下次買東西之前,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件物品是我需要的嗎?它適合我嗎?我喜歡它嗎?”
4.不買任何增加你工作量的東西。
有些衣服鞋子買來得花心思搭配打理;有些電器半年用一回,一回得清理半天。
買東西的首要原則,永遠是方便自己。
當一件物品需要消耗心力,就應該在購物清單上把它劃掉。
二
之前讀《麥肯錫極簡工作法則》,其中有一點讓我受益頗深:永遠不要雜亂無章地進行工作。
多少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看似做了很多事,可每一件事都收效甚微。
多少人圍著工作連軸轉,可疲於奔命到最後,只漲工齡,不漲本事。
從下半年起,調整成極簡模式,當你專注於有價值的事情,工作也會順風順水。
1.列工作清單。
工作千頭萬緒,不知從哪一頭抓起,這大抵是因為少了規劃和安排。
嘗試把該完成的任務一一列出來,心裡自然就有數了。
2.設定優先順序。
扎克伯格每天早上都會問自己:我現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嗎?
這個問題,我們也應該每天問問自己。
專注20%的要事,避免被80%的瑣事消耗。
把最有價值的一兩件事做好,遠比折騰無數瑣事要重要得多。
3.學會人事分離。
很認可一個觀點:我們工作,是為了服務於生活,而不是給生活添堵。
偏偏很多人搞反了。
他們會因為同事閒言碎語,鬱鬱寡歡;會因為領導一句批判,負能量爆棚。
一直糾纏於各種人事中,工作日就成了受難日。
永遠記住,工作一是為了報酬,二是為了增值自己,其他的人和事都不重要。
三
禪宗有一個關於“解脫”的故事。
弟子問禪師,老師,我要如何才能得到解脫?
禪師反問有人用繩子捆住你了嗎?
弟子回答沒有。
禪師說,既然沒人用繩子捆住你,那又何談解脫?
心境如何,不在於環境,而在於自身。
給自己的靈魂鬆綁,內心方能澄澈如鏡。
1.過去的痛苦,當斷。
過去半年,你可能失去了一段感情,久久不能釋懷;你可能陷入事業瓶頸期,感覺前途無望。
然而這是生活的常態,我們每個人都會撞到許多暗礁,會跌到谷底。
汲汲於痛苦,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
書要往後翻,人要向前走。
2.未來的憂慮,當舍。
我喜歡古希臘哲學家艾比赫泰德說的一句話:
對可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