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漫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安排,女縣令,青山漫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話一出眾僧人議論紛紛。
“這今日果然是來找我等麻煩的。”
“是啊,是啊”
“前幾日衙門大有動作,這是要開始了嗎?”
“這可如何是好。”
“施主何必咄咄逼人,貧僧並無此意。”
孟穀道:“恕谷才疏學淺不明其中意思,還請大師解說一二。”
這時覺明方丈中氣十足的道:“阿彌陀佛”
眾和尚立即噓聲,連忙低頭回道:“阿彌陀佛。”
覺明道:“佛言,謂永離生死煩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菩薩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萬行究竟圓滿而成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之成“佛”。我等悟性不夠,不過凡夫之人爾,受朝廷管轄亦是一種修行。”
孟穀道:“多謝大師。”
“施主無需道謝。”
孟谷又道:“不瞞大師所言,寺院財產也就是“香火錢”和合理的課田歸寺院所有,衙門不與管理,寺院享受這些福利和便利也應該履行普渡眾生的責任和義務,在本官看來就是度己和度人,不知大師怎麼看?”
覺明道:“阿彌陀佛,施主所言合情合理。”
孟穀道:“不知在眾位大師眼裡度己該做什麼,又如何度人呢?”
覺悟道:“度人便是度己,度己便是度人,好好待己就是救贖自己,好好對待他人就是不斷為自己積累善。”
孟谷點頭道:“多謝大師,不知其他大師有何見解?”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義。”
“心中有勇氣,精進前行,全心全意託付三師三寶。”
“發心虔淨,不追求世間名利。”
“以相貌度人,慈祥莊重。”
“以身作則,以善巧度化眾生。”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
“...”
孟谷認真的聽著眾僧的話,他們或說悟語或提經典或道禪語。
這些話於百姓而言大多是聽不懂的,孟谷問這些也不是想讓百姓現在就懂。
僧眾們不管平時如何行事在此刻所言大多為善,這就是孟谷想要的。
半盞茶後,孟谷站起來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多謝各位大師解惑,孟谷感激不盡。”
“阿彌陀佛。”
就在這時孟穀道:“褚師爺何在?”
褚子盛從百姓中走出,手中還拿著炭筆和紙張,聞言恭敬道:“卑職在。”
孟穀道:“方才各位大師所言你可記下?”
褚子盛躬身道:“一字不落。”
孟谷轉身對眾僧道:“今日聽各位大師之言孟谷都受益匪淺,遂讓我衙門師爺記錄下來,之後必整理成冊,然後把其中的善行善事發布公告給百姓聽,以教化大眾 ,對於各位大師也是功德無量。”說到這裡孟谷看向百姓又道:“大師們度人度己皆是修行,修行之路難難於天塹,還望大家協助大師們修行,對大家也是一種善報。”
百姓們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大膽的漢子道:“大人是叫我們按照大師們說的,幫助大師們修行嗎?”
孟穀道:“可以這麼理解。”
於是許多人眼睛亮晶晶的看向眾僧們,他們剛剛雖然很多沒有聽懂,但是知道行善去惡的一些基本點,之後一定要去聽聽文化人的解說,多多積善,說不定來世就能投個好胎。
不知是誰帶頭說了一句:“大師高義。”
於是所有百姓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大師高義。”
眾僧中幾個和尚變了臉色,孟谷又道:“既然形成了統一的意見,日後這度牒該有個基本的標準才行,覺明大師以為如何。”
百姓們的小眼神全部看向覺明,覺明嘆了一口氣道:“阿彌陀佛,自無不可。”
接下來的時間,孟谷和眾僧辯論瞭如何修行,怎離紅塵,什麼為佛,什麼是教。
孟谷不信佛不信教不信耶穌,但敬畏宇宙自然,尊重文化。不論什麼教義都是一種文化的體現。文化的形成必定經過時間的考驗,千百年下來集精華去糟粕,它至深至奧又至簡至易。
這場辯論直到日中才結束,有易有難,百姓們聽的津津有味,在之後的一個月裡這場法會成了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開覺寺菩提樹下,孟谷雙手背後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